[发明专利]一种无醛高导热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8241.0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2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姜帅成;夏常磊;陶梁;李建章;葛省波;韦妍蔷;吴佳敏;罗永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J189/00 | 分类号: | C09J189/00;C09J11/04;C09J1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6 | 代理人: | 朱妃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醛高 导热 胶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醛高导热胶黏剂,由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豆粕粉末30‑33份,交联剂2‑4份,改性增强剂1‑3份,催化剂0.1‑0.6份,分散介质水70份,其中,豆粕粉末中蛋白含量为53%,粒径为250目,所述改性增强剂为氨基化氮化硼。本发明选用豆粕粉末为基质,原料易得,所制备的无醛高导热胶黏剂,胶黏剂预压性和胶接性能高,降低了胶黏剂热压温度和时间,胶黏效率高、无有害物质释放物、工艺性好、成本低,可工业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醛高导热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迅速,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造板年均产量约为3亿立方米,占世界人造板总量的50%以上。人造板行业的稳步发展直接推动了木材胶黏剂行业的发展。据统计,2016年我国木材胶黏剂产量的88.40%用于人造板工业,其中,大多数胶黏剂为甲醛类胶黏剂(脲醛树脂、酚醛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然而,人造板制品所用甲醛类胶黏剂中游离甲醛的释放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此外,甲醛类胶黏剂多来源于石油基化石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地球资源的枯竭,人们对资源的短缺问题倍加关注,发展一种绿色环保的生物胶黏剂已势在必行。因此,利用天然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转化为无醛、绿色、环保的木材工业用胶黏剂,具有广阔的研究开发前景。
无醛蛋白基胶黏剂能够解决人造板及其制品带来的人居环境甲醛污染问题及木材胶黏剂原料的化石资源依赖问题。因此,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与对高品质生活水平的追求,无醛蛋白基胶黏剂在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及人造板生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大豆蛋白胶黏剂,以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及生产、运输、使用上的环保性与便利性,显示出较大发展潜力。但是,蛋白质大多是亲水性物质,氢键在湿润状态下易解离破坏,导致大豆蛋白胶黏剂的耐水胶接性能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工业化生产。作为良好的木材胶黏剂,必须在固化后产生共价复合体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湿态强度。氮化硼可作为一种层状增强相,可以与基体形成连续的填充网络结构。但与大豆蛋白分子间的界面结合、二者相容性问题以及填料在大豆蛋白基质中的分散稳定性问题,仍是改性无醛蛋白基胶黏剂的关键问题。因此,寻找简便、绿色、高效的界面改性方法,从而改善界面结合,以此提高大豆蛋白胶黏剂的耐水性和湿剪切强度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传统醛类胶黏剂释放甲醛的问题,提供一种无醛高导热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胶黏剂交联密度高、耐水胶接性能好、稳定性高、干强度好;能够满足防静电地板胶黏剂的耐水和工艺要求,胶黏剂成本低,保证了生物质胶黏剂的实用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醛高导热胶黏剂,由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豆粕粉末30-33份,交联剂2-4份,改性增强剂1-3份,催化剂0.1-0.6份,分散介质水70份,其中,豆粕粉末中蛋白含量为53%,粒径为250目;
所述改性增强剂为氨基化氮化硼。
作为优选,所述交联剂为季戊四醇缩水甘油醚。
作为优选,所述催化剂为重量分数50%的氢氧化钠溶液。
作为优选,所述氨基化氮化硼BN-NH2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氮化硼纳米片和尿素并混合均匀,采用球磨机将混合物合成氨基化氮化硼。
作为优选,所述氮化硼纳米片和尿素的比例为1:6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醛高导热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前述所述的一种无醛高导热胶黏剂中的质量配比,称量各组分原料;
2)将氨基化氮化硼加入分散介质水中,并搅拌24h获得均匀悬浮液,过滤悬浮液去除未剥离的氮化硼纳米粒子,得到氨基化氮化硼分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82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