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斑节对虾室内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6472.8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9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其彬;马振华;江世贵;周发林;黄建华;姜松;杨丽诗;李运东;胡静;杨蕊;周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59;C02F3/32;C02F1/78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刘彦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室内 多层 立体 循环 养殖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斑节对虾室内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池、水循环处理池、生物净化池和蓄水池连通形成循环水路;所述的水循环处理池设置有用于净水的水处理机构,所述的生物净化池设置有用于进一步净水的生物过滤机构,所述的蓄水池设置有用于调节水体参数的水体调节机构;所述的养殖池中设置有多层由筛绢网布构成的养殖平面,同层内包括多个互相间隔设置的养殖平面,所述养殖平面的前端向下倾斜,从而在所述的养殖池中形成多个养殖水层。其具有机动灵活、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运行成本低、节能环保等特点,可有效增加斑节对虾的栖息场所及养殖面积,提高养殖产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该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产品人工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斑节对虾室内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斑节对虾养殖业一直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传统项目。近年来受养殖水域的水质不断恶化的影响,养殖的斑节对虾疾病频发,多数地区养虾业处于“精养”模式受病害影响,而“粗养”模式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不断减少面临着没有资源可用的局面。养殖环境和水质变差使斑节对虾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斑节对虾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生态可控的养殖模式成为必然趋势。
对虾的工厂化养殖是一种可控性强、高效的新型养殖模式,是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在20世纪60年代,在一些先进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方面做了较多尝试和研究,如:环道式养虾系统,佛罗里达三阶段养虾系统,以及基于微藻的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等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然而,对于斑节对虾的养殖模式还没有进行室内工厂化养殖的研究,斑节对虾的养殖模式还只是停留在“精养”、“粗养”以及和各种鱼类混养的状态。在连续的高密度、大面积养殖及近海环境的恶化造成了养虾业病害频发,以及养殖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养殖环境和水质变差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面积相对有限的室内工厂化养殖模式,同时如何在保证斑节对虾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提高单位面积的利用以及单位养殖产量,是问题的关键。
斑节对虾类多为底栖,其产量与养殖池面积直接相关,仅增加放养密度或养殖水体总量均很难达到增加产出的目的。因此,针对养殖种类的生活习性设计养殖池,是高效利用工厂化养殖系统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斑节对虾室内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其具有机动灵活、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运行成本低、节能环保等特点,可有效增加斑节对虾的栖息场所及养殖面积,提高养殖产量。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使用该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斑节对虾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斑节对虾室内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水循环处理池、生物净化池和蓄水池,其中,所述的养殖池、水循环处理池、生物净化池和蓄水池连通形成循环水路;
所述的水循环处理池设置有用于净水的水处理机构,所述的生物净化池设置有用于进一步净水的生物过滤机构,所述的蓄水池设置有用于调节水体参数的水体调节机构;
所述的养殖池中设置有多层由筛绢网布构成的养殖平面,同层内包括多个互相间隔设置的养殖平面,所述养殖平面的前端向下倾斜,从而在所述的养殖池中形成多个养殖水层。
所述的水处理机构包括除去残饵、粪便的悬浮物的处理装置,以及臭氧杀菌、降解装置;所述的生物过滤机构包括用于除去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机物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所述的水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调节水体pH、盐度,以及对水体进行充氧、补充钙离子和调节水温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64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