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斑节对虾室内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6472.8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9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其彬;马振华;江世贵;周发林;黄建华;姜松;杨丽诗;李运东;胡静;杨蕊;周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59;C02F3/32;C02F1/78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刘彦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室内 多层 立体 循环 养殖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斑节对虾室内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水循环处理池、生物净化池和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池、水循环处理池、生物净化池和蓄水池连通形成循环水路;
所述的水循环处理池设置有用于净水的水处理机构,所述的生物净化池设置有用于进一步净水的生物过滤机构,所述的蓄水池设置有用于调节水体参数的水体调节机构;
所述的养殖池中设置有多层由筛绢网布构成的养殖平面,同层内包括多个互相间隔设置的养殖平面,下层的养殖平面的面积大于上层的养殖平面,所述的多个养殖平面层与层之间交叉错落设置;所述养殖平面的前端向下倾斜,从而在所述的养殖池中形成多个养殖水层;
所述的养殖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一排污管设置于所述养殖池中并与所述的排污口连通,所述的排污口进一步连通所述的水循环处理池,所述排污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小孔;所述的排污管的外围设置有排污外管,所述的排污外管的管壁上设有小孔;
所述的养殖池壁和排污外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的养殖平面由一梯形平面支撑架和固定在支撑架上的筛选网面构成,通过所述的卡槽固定安装支撑架,从而将所述养殖平面设置在养殖池的池壁与排污外管之间;所述的养殖平面设置在所述养殖池的池壁与所述排污外管的管壁之间;所述的养殖池底部为斜坡V形,所述的排污口设置于底部;所述养殖池的池底固定设置有环形的增氧气管,所述的增氧气管采用纳米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节对虾室内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处理机构包括除去残饵、粪便的悬浮物的处理装置,以及臭氧杀菌、降解装置;所述的生物过滤机构包括用于除去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有机物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所述的水体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调节水体pH、盐度,以及对水体进行充氧、补充钙离子和调节水温的装置。
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斑节对虾室内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方法包括在投喂饵料时控制饵料投放量:养殖前期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7~8%;养殖中期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5~6%;养殖后期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4%;投喂方式为沿养殖池边均匀泼洒,一日中分多次投喂,且夜间投喂量高于日间;
所述的养殖前期为虾体长1.5~3cm的阶段;所述的养殖中期为虾体长3~6cm的阶段;所述的养殖后期为虾体长>6cm的阶段;
在投喂时每隔1~2天,使用乳酸菌和EM菌交替拌饵料进行投喂,菌和饵料的混合质量比为1~2: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质处理:在放虾苗前,向所述的养殖池中加入经过滤的池水,利用藻类营养露将池水的水色调至浅褐色,再对池水接种益生菌;所述的益生菌包括芽孢杆菌、乳酸菌和光合细菌,接种浓度为芽孢杆菌1×109~1×1010CFU/L、乳酸菌1×109~5×109CFU/L、光合细菌5×109~1×1010CFU/L;所述池水的水质条件调节为水温28~30℃,日温差≤2℃;盐度25~30,日盐差为2~5‰;pH值7.9~8.7,氨氮含量≤2.0mg/L,溶解氧含量≥5.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64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