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非平衡数据的轧制过程故障诊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4048.X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9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孙杰;汪龙军;邓继飞;彭文;丁敬国;张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珉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平衡 数据 轧制 过程 故障诊断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非平衡数据的轧制过程故障诊断方法,涉及轧制过程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采集某段时间中轧制过程的生产数据;再将数据进行连续型特征去除异常值、平滑处理和归一化、类别型特征编码处理,划分数据集,非平衡训练数据平衡化;用处理后的数据构建深度置信网络(DBN)模型,采用训练集进行常规的预训练及微调并使用L2正则化防止过拟合,使用验证集通过主动学习策略增加一步再微调过程,最后根据模型进行非平衡数据分类。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非平衡数据的轧制过程故障诊断方法,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同时,本发明方法可直接在计算机上通过编程实现,且不需要成本上的投入,可以广泛推广到热轧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制过程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非平衡数据的轧制过程故障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轧制过程中,当产线发生故障时能否及时排查出故障源并修复是实现制作过程稳定连续的重要前提。轧制过程的故障诊断响应速度及准确性将直接影响产线的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进而对厂家的生产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轧制过程具有遗传性、实变性、强耦合等特点,很难基于传统的机理建模来构建故障诊断模型,钢铁行业作为一种流程工业,轧制过程产生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几乎包含了与轧制相关的所有信息,包含带钢的物理成形机理、轧制条件信息、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生产物料调度信息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可以为轧制过程的故障诊断提供新的解决思路,轧制过程的故障诊断问题往往和数据分类问题息息相关,轧制生产数据包含占绝大多数的正常数据和占比很小的异常数据,通过将正常数据与异常数据的有效分类,即可在异常数据中搜索故障源,由于收集到的轧制数据中故障数据和正常数据存在较大数量差构成了非平衡数据,给基于平衡数据的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应用在非平衡轧制数据时分类效果很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非平衡数据的轧制过程故障诊断方法,在轧制过程中,根据实测轧制数据,实现在线故障诊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非平衡数据的轧制过程故障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轧制过程的生产数据;所述生产数据包括钢卷号、生产时间、中间坯厚度、轧制力、弯辊力、窜辊量、平均宽度、平均厚度、精轧入口温度、终轧温度、轧辊速度、后凸度、轧制公里数;
步骤2:对步骤1中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连续型特征去除异常值、平滑处理和归一化、类别型特征编码处理,划分数据集,非平衡训练数据平衡化,具体方法为:
步骤2.1:对生产数据中的连续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
步骤2.1.1:采用拉衣达准则(Pauta criterion)对生产数据中的连续性数据进行异常值剔除,如下公式所示:
其中,是x的平均值,Sx是标准差;x为样本数据,xi为第i个样本数据,n为样本数据的数量,若某数据点与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3倍的标准差,则该数据点将被视为异常值予以剔除;
步骤2.1.2:对生产数据中的连续性特征数据采用五点三次平滑,减小每个数据点所包含的测量误差,如下公式所示:
其中,是Yi平滑后的值,Yi代表第i个样本点,取值范围从1到n;
步骤2.1.3:采用最大最小归一化法归一化处理生产数据,如下公式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40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热电材料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驱动控制方法及其电路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