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漂浮物的打捞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3968.X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6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木建一;刘银泉;连雪海;骆曹飞;李培正;吴富民;朱坤;徐峰;晏柳;王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岳兵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漂浮 打捞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海上打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上漂浮物的打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打捞工具:打捞工具包括钩子和钩杆,所述钩子上连接有绳子,所述钩杆上连接有导轨;步骤二:安装钩子和钩杆:将钩子安装到导轨内,钩子能够在导轨内滑动;步骤三:送钩:同时握住钩杆和绳子,然后将安装好钩子的钩杆伸向目标物,使钩子的钩头勾住目标物;步骤四:收杆:向远离目标物的方向往回拉钩杆,使钩子整体从导轨内滑出,钩子与钩杆分离;步骤五:回收目标物:往回拉动绳子而对目标物进行回收打捞。本发明将刚性钩杆、柔性绳子的优点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回收目标物的成功率,减少了回收人员的体力消耗,降低了对目标物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上打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漂浮物的打捞方法。
背景技术
在海上作业过程中,面对需要打捞回收海上目标物如无人设备、漂浮物时,即使目标物有把手和挂钩等可以系绳的装置,打捞也非常困难。当前打捞海上目标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人力或机械力向目标物发射带钩子的柔性绳索,在钩子勾住目标物后回收绳索。由于绳索为柔性结构,钩子发射后轨迹和坠落点不容易控制,尤其在海上作业时操作人员和目标物都随波浪做不规则运动,使得钩子勾住目标的困难大大增加。因此这种方式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极高,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门训练,而且成功概率低,钩子若撞击目标物会损伤目标物表面,在目标物有太阳能发电板等易碎部件时此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
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带钩子的刚性钩杆来钩取目标物,由于钩杆是刚性物体,操作人员可以比较容易的控制钩子的位置,这种方式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没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也可使用。由于钩子和钩杆的刚性连接,虽然使得送钩过程变得相对容易,但是在钩子勾住目标物后钩杆和目标物也变成了刚性连接。目标物的运动会通过钩杆传递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需要花费很大体力来控制钩杆和目标物。当目标物质量较大、海况较差时目标物通过刚性连接的钩杆对操作人员有很大的反作用力,若操作不当操作人员存在受伤的可能,钩杆受力过大也有可能发生折断风险,而为了让钩杆不容易折断,往往使用较粗壮的杆体,这又给操作人员增加了体力消耗。另外刚性钩杆适合单人操作,不适合多人操作,也不容易借助机械力,钩子也有可能刮伤目标物。
因此采用第一种柔性绳索方式虽然回收方便但是送钩困难,采用第二种刚性钩杆方式虽然送钩相对容易但是回收比较困难。而且为了操作方便,增加成功率,这两种方式的钩子一般设计成开放式结构,开放式结构的钩子在勾住目标物后仍有很大概率脱落,而若将钩子设计成封闭式则钩子在勾目标物时会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海上漂浮物的打捞方法,能够提高回收海上目标物的成功率,降低回收人员的体力消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上漂浮物的打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打捞工具:打捞工具包括钩子和钩杆,所述钩子上连接有绳子,所述钩杆上连接有导轨;
步骤二:安装钩子和钩杆:将钩子安装到导轨内,钩子能够在导轨内滑动;
步骤三:送钩:同时握住钩杆和绳子,然后将安装好钩子的钩杆伸向目标物,使钩子的钩头勾住目标物;
步骤四:收杆:向远离目标物的方向往回拉钩杆,使钩子整体从导轨内滑出,钩子与钩杆分离;
步骤五:回收目标物:往回拉动绳子而对目标物进行回收打捞。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本发明将刚性钩杆、柔性绳子的优点结合起来,通过刚性钩杆送钩,在使钩子勾住目标物后再通过往回拉动柔性的绳子从而实现回收目标物,由于送钩的时候是通过刚性钩杆进行送钩,因此更加容易控制钩子的位置,使送钩过程更加轻松,且这种方式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更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39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