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波浪补偿功能的海上换乘栈桥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0040.6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2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杜佳璐;刘文吉;伍延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17/00 | 分类号: | B63B17/00;B63B27/1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鲁保良;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波浪 补偿 功能 海上 换乘 栈桥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具有波浪补偿功能的海上换乘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升沉机构、栈桥系统和主动波浪补偿控制系统;
所述的升沉机构包括底座(1)、三个基座支腿(2)、外基座(4)、内基座(8)和液压缸(32);所述的外基座(4)嵌套在内基座(8)外侧,外基座(4)上的齿轮单元与内基座(8)上的齿条(9)啮合;
所述的底座(1)固定安装在宿主船甲板上;所述的三个基座支腿(2)与底座(1)固定连接,沿底座(1)周向均布;所述的外基座(4)为三棱管状结构,上下两端均开口,外基座(4)的三个棱的下端分别与三个基座支腿(2)固定连接;所述的外基座(4)的每个棱上安装两组齿轮单元,两组齿轮单元沿棱的上下方向安装;每组齿轮单元包括上齿轮(7)、辅助齿轮(6)和下齿轮(5),所述的辅助齿轮(6)位于上齿轮(7)和下齿轮(5)的中间、分别与上齿轮(7)和下齿轮(5)啮合;所述的内基座(8)为三棱管状结构,上端闭合,下端开口,内基座(8)外侧壁的每个棱上设有齿条(9);所述的上齿轮(7)和下齿轮(5)均与对应的内基座(8)上的齿条(9)啮合,使内基座(8)沿着外基座(4)纵向移动;所述的液压缸(32)的缸筒通过转动副A(3)连接于底座(1)的几何中心处、活塞杆通过转动副B连接于内基座(8)上端面的几何中心处,驱动内基座(8)沿外基座(4)纵向移动;
所述的栈桥系统为旋转双吊臂伸缩式结构,包括基座(10)、登乘平台(12)、第一液压马达(11)、栈桥桥体(29)、连接轴(20)、俯仰装置、电磁着陆锥(27)、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33);所述的基座(10)安装在升沉机构内基座(8)的上端面,用于支撑登乘平台(12);所述的第一液压马达(11)安装在基座(10)内部,用于驱动基座(10)旋转;所述的栈桥桥体(29)包括固定桥体(22)、伸缩桥体(25)和第二液压马达(23),所述的固定桥体(22)带有栏杆,所述的伸缩桥体(25)带有栏杆和滑轮(18),伸缩桥体(25)通过滑轮(18)与固定桥体(22)搭接,并沿固体桥体移动;所述的第二液压马达(23)安装于固定桥体(22)底部,驱动伸缩桥体(25)沿固定桥体(22)移动;所述的固定桥体(22)通过连接轴(20)与登乘平台(12)连接,使栈桥桥体(29)绕连接轴(20)转动;所述的俯仰装置包括两个吊臂(19)、第三液压马达(15)、两个卷筒(14)、两组滑轮和两根钢丝吊索(16),所述的两个吊臂(19)安装在登乘平台(12)的两侧,每个吊臂(19)内有一个凹槽,凹槽内设有一个固定轴(17),所述的第三液压马达(15)安装在登乘平台(12)上,所述的两个卷筒(14)分别安装在第三液压马达(15)输出轴两端,所述的两组滑轮均由四个滑轮组成,一组滑轮中的两个滑轮均安装在一侧吊臂(19)的凹槽内,另外两个滑轮均安装在固定桥体(22)底部与这个吊臂(19)同侧的外端;另一组滑轮中的四个滑轮则同样分别安装在另一侧吊臂(19)的凹槽内和固定桥体(22)底部的外端,所述的钢丝吊索(16)绕在卷筒(14)上,两根钢丝吊索(16)分别依次交替绕过两侧吊臂(19)上的两个滑轮和固定桥体(22)上的两个滑轮后,两根钢丝吊索(16)的末端分别固定于两侧吊臂(19)凹槽内的固定轴(17)上;所述的第三液压马达(15)转动带动卷筒(14)转动,收放钢丝吊索(16),从而实现栈桥桥体(29)的俯仰;所述的电磁着陆锥(27)通过球铰(26)安装在伸缩桥体(25)前端底部,用于将伸缩桥体(25)前端固定在目标船甲板上的换乘点(39)处;所述的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33)安装在宿主船靠近目标船一侧的舷顶列板上,用于测量宿主船与目标船侧舷的间距;
所述的主动波浪补偿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箱(34)、激光雷达(35)、主控计算机(36)、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28)、第一编码器(40)、位移传感器(31)、第二编码器(24)、角度传感器(21)、第三编码器(30)、惯性测量单元(41)、倾角传感器(42)、三自由度补偿控制器(37)和升沉补偿控制器(38);
所述的控制箱(34)安装于宿主船甲板上;所述的激光雷达(35)安装于宿主船靠近目标船一侧的侧舷附近甲板上,用于获得目标船相对宿主船的位姿;所述的主控计算机(36)安装于控制箱(34)内,接收来自激光雷达(35)的目标船相对宿主船的距离、方位信息组成的点云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目标船的升沉位移、横摇角和纵摇角;
所述的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28)安装在伸缩桥体(25)前端的一侧,用于获取伸缩桥体(25)前端距目标船甲板的垂直距离;
所述的第一编码器(40)安装于第一液压马达(11)上,用于测量第一液压马达(11)的转动量,并获得基座(10)旋转量;
所述的位移传感器(31)安装于液压缸(32)上,用于测量内基座(8)相对于外基座(4)的纵向位移;所述的第二编码器(24)安装于第二液压马达(23)上,用于测量第二液压马达(23)的转动量,并获得栈桥桥体(29)的伸缩量;所述的角度传感器(21)安装在连接轴(20)的一端,用于测量栈桥桥体(29)绕连接轴(20)与升沉机构纵向的夹角;
所述的第三编码器(30)安装于第三液压马达(15)上,用于测量第三液压马达(15)的转动量;
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41)安装于升沉机构的底座(1)上,用于测量升沉机构的底座(1)随船的横荡位移、升沉位移和横摇角;
所述的倾角传感器(42)安装于固定桥体(22)一侧,用于测量栈桥桥体(29)与水平面的夹角;
所述的三自由度补偿控制器(37)安装于控制箱(34)内,三自由度补偿控制器(37)接收以下数据:主控计算机(36)所计算的目标船升沉位移、横摇角和纵摇角,惯性测量单元(41)测得的升沉机构底座(1)随船的横荡位移、升沉位移和横摇角,第一编码器(40)测得的第一液压马达(11)的转动量与基座(10)旋转量,第二编码器(24)测得的第二液压马达(23)转动量与栈桥桥体(29)伸缩量和第三编码器(30)测得的第三液压马达(15)转动量;三自由度补偿控制器(37)输出第一液压马达(11)、第二液压马达(23)和第三液压马达(15)的控制信号,控制栈桥桥体(29)的旋转、伸缩及俯仰三自由度协同运动,补偿宿主船横摇和升沉运动对栈桥桥体(29)的扰动,并使栈桥桥体(29)前端跟随目标船上的换乘点(39)沿横荡方向、纵荡方向和升沉方向运动;所述的三自由度补偿控制器(37)的工作模式称为主动补偿模式;
所述的升沉补偿控制器(38)安装于控制箱(34)内,升沉补偿控制器(38)接收以下数据:角度传感器(21)测得的栈桥桥体(29)绕连接轴(20)与升沉机构纵向的夹角,第二编码器(24)测得的第二液压马达(23)转动量与栈桥桥体(29)伸缩量,位移传感器(31)测得的内基座(8)相对于外基座(4)的纵向位移和倾角传感器(42)测得的栈桥桥体(29)与水平面的夹角;升沉补偿控制器(38)输出液压缸(32)的控制信号,主动控制液压缸(32),驱动升沉机构,同时,第一液压马达(11)、第二液压马达(23)和第三液压马达(15)卸荷,处于被动工作模式,协同补偿宿主船横摇和升沉运动以及目标船的升沉、横摇和纵摇运动对栈桥桥体(29)的扰动;所述的升沉补偿控制器(38)的工作模式称为升沉补偿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004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