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研磨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8481.2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1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奇峰·昆西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B24B37/00 | 分类号: | B24B37/00;B24B37/34;B24B23/02;B24B41/02;B24B4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蒋国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研磨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研磨机。便携式研磨机具有电动马达、输出轴、研磨部、第1轴承和第2轴承,所述电动马达具有马达轴;所述输出轴与马达轴平行地配置且构成为传递马达轴的旋转;所述研磨部连接于输出轴且构成为通过输出轴的旋转进行研磨运动;所述第1轴承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输出轴;所述第2轴承在输出轴延伸的方向即轴线方向上被配置于比第1轴承接近研磨部的位置,且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输出轴。第1轴承和第2轴承被配置为:当沿马达轴与输出轴平行地排列的方向即轴排列方向观察时位于不与电动马达的构成零部件中的处于径向最外侧的构成零部件重叠的位置。据此,能改善具有平行配置的两个以上的轴的便携式研磨机的装置内布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研磨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便携式研磨机,该便携式研磨机具有电动马达、输出轴和研磨部,其中,所述输出轴与电动马达的马达轴平行地配置,并传递马达轴的旋转;所述研磨部连接于输出轴,并通过输出轴的旋转进行研磨运动。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2公开了一种具有这样的两个轴的打磨机(sander)。在这种打磨机中,能将马达轴的旋转进行减速来传递至输出轴进而传递至研磨部。并且,在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的打磨机中,即,在使用电池作为电动马达的电源且该电池被配置为比壳体向后方突出的打磨机中,通过将电动马达相对于输出轴配置于与电池相反的一侧,能抑制打磨机的重心过度偏向电池侧。其结果,将打磨机按压于被研磨物时的按压力的分布均匀化,从而能进行均匀的研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168421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特开2013-129016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打磨机在装置内的布局方面仍存在改善的余地。例如,在两个轴被平行地配置的打磨机中,两个轴排列的方向上的尺寸不可避免地变大,因此打磨机的可操作性下降。该问题并不限于两个轴被平行地配置的打磨机,在具有平行地配置的两个以上的轴的各种便携式研磨机中是普遍存在的。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方式,提供一种便携式研磨机。该便携式研磨机具有电动马达、输出轴、研磨部、第1轴承和第2轴承,其中,所述电动马达具有马达轴;所述输出轴与马达轴平行地配置且构成为传递马达轴的旋转;所述研磨部连接于输出轴且构成为通过输出轴的旋转进行研磨运动;所述第1轴承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输出轴;所述第2轴承在输出轴延伸的方向即轴线方向上被配置于比第1轴承接近研磨部的位置,且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输出轴。第1轴承和第2轴承被配置为:当沿马达轴与输出轴平行地排列的方向即轴排列方向观察时位于不与电动马达的构成零部件中的处于径向最外侧的构成零部件重叠的位置。
根据该便携式研磨机,电动马达的构成零部件不与用于支承输出轴的第1轴承和第2轴承相干涉。因此,与从轴排列方向上观察时第1轴承和第2轴承中的至少一方与电动马达的构成零部件中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构成零部件(以下,也称为最外侧构成零部件)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减小马达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间隔。因此,能减小轴排列方向上的便携式研磨机的尺寸。例如,在从轴排列方向上观察时第1轴承与电动马达的最外侧构成零部件重叠的情况下,输出轴、第1轴承、用于保持第1轴承的保持件以及最外侧构成零部件在轴排列方向上排列。另一方面,根据本方式,在不与马达轴和最外侧构成零部件接触的范围内,最大能将马达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间隔减小与第1轴承以及保持件的配置空间相应的量。
根据本发明一方式,也可以为,第1轴承被配置为当沿轴线方向观察时与电动马达部分重叠。根据该方式,能进一步减小马达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一方式,也可以为,便携式研磨机具有控制器,该控制器构成为对电动马达的动作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84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