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赤泥-磷石膏基重金属固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8338.3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7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邵雁;姜明明;郭华军;陈堃;刘子豪;胡国峰;向浩;许晓明;刘颖;史记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石超群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膏 重金属 固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赤泥‑磷石膏基重金属固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赤泥‑磷石膏基重金属固化剂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赤泥‑磷石膏混合料70~80份、水淬碱性化铁炉渣20~30份、外加剂1~10份;其中赤泥‑磷石膏混合料中赤泥和磷石膏质量比为1:(0.25‑4.5)。本发明的赤泥‑磷石膏基重金属固化剂中赤泥‑磷石膏的掺量高,减少赤泥、磷石膏堆存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替代水泥,可降低尾砂固化稳定成本;对铅锌尾砂具有良好固化稳定效果,通过增加固化尾砂体力学强度,提高重金属尾矿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赤泥-磷石膏基重金属固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宗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约600亿吨,年新增堆存量近30亿吨,其中,赤泥、磷石膏、钢渣等固废利用率仍较低,远低于2019年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的55%。2019年我国赤泥排放量超过1.0亿吨,赤泥综合利用总量约为849万吨,综合利用率仅为8%。工业磷石膏产量达到7500万吨,每年新增堆存量超过4000万吨,新增占地超过4000公顷,累计堆存量约为7.7亿吨,综合利用率为40%。大量的赤泥和磷石膏堆存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土壤和水体等环境污染。
尾砂是矿石选矿经破碎、磨矿、选别等一系列工艺后,剩余的无法用于生产的废渣以浆液形式排出,大量的尾砂常年堆积在尾矿库,堆存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重金属铅锌尾砂不经过处理,尾砂中的重金属铅、锌渗透到周围土壤或水体中,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
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尾砂是处理尾砂的一种常用技术,固化稳定化处理可降低尾砂重金属浸出迁移,减少重金属对周围土壤和水体污染;固化尾砂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可用于路基材料和建筑材料。目前,重金属污染尾砂主要固化剂是水泥,但是利用水泥固化稳定化处理尾砂会增加尾砂处理成本,同时,水泥生产需要“两烘一烧”,消耗大量的石灰石、黏土等资源和能源,同时排放大量的粉尘、NOX、SO2、CO2、CO等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提升赤泥和磷石膏综合利用率,降低重金属污染尾砂固化稳定化处理成本,本专利利用赤泥和磷石膏制备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重金属尾砂固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赤泥-磷石膏基重金属固化剂,以赤泥和磷石膏为主要原料,降低固化重金属铅锌尾砂固化剂成本,减少尾砂中重金属铅锌浸出浓度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赤泥-磷石膏基重金属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于调节。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赤泥-磷石膏基重金属固化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赤泥-磷石膏基重金属固化剂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实现目的之一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赤泥-磷石膏基重金属固化剂,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赤泥-磷石膏混合料70~80份、水淬碱性化铁炉渣20~30份、外加剂1~10份;其中赤泥-磷石膏混合料中赤泥和磷石膏质量比为1:(0.25-4.5)。
优选地,所述磷石膏中CaSO4·2H2O的含量大于等于75%;赤泥中Fe2O3和A2O3的总含量大于等于65%
优选地,所述外加剂为石灰、氯化钙、甲酸钙、水玻璃、硅灰、铝酸钠、三乙醇胺、氟硅酸钠、碳酸钠、三异丙醇胺中的至少三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赤泥-磷石膏基重金属固化剂为粉状,比表面积大于500m2/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83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