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支撑系统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7673.1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周振新;周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启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6 | 分类号: | E02D17/06;E02D17/08;E02D19/18;E02D31/02;E02D29/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张佳文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系统 工作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支撑系统工作井,包括环形布置的灌注桩;以及井体,所述井体包括多个围檩和井壁,各个围檩和井壁依次交替叠加连接;所述围檩下端与下方的井壁之间设置有下防水结构,所述围檩上端与上方的井壁之间设置上防水结构;所述围檩与外侧灌注桩之间设置第一斜拉钢筋;所述井壁与外侧灌注桩之间设置第二斜拉钢筋;各个围檩与井壁之间设置多根纵向钢筋,每根纵向钢筋两端均连接上下相邻的围檩和井壁。带支撑系统工作井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地面打支护桩、灌注桩,然后开挖基坑;分段下挖井坑、并逐段浇筑围檩、井壁浇筑、顶板浇筑。不用拆除围檩,节约了工期和造价,也减少了建造垃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支撑系统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工作井施工顺序为:如图1所示,先在地面打止水柱和灌注桩1,然后在各个灌注桩1围城的区域内向下挖;向下挖一段距离之后,开始在井内浇筑第一道围檩W1,然后继续向下挖一段距离,然后继续浇筑第二道围檩W2,如此反复,直至挖到井底,然后开始在井底浇筑底板,在底板凝固之后,开始在底板与最后一道围檩之间支模浇筑混凝土井壁,即底部的第一道井壁,待第一道井壁凝固之后,将第一道井壁上方的围檩拆除(即最底部的围檩,图中第五道围檩),然后再在第一道井壁上方与倒数(底部向上数)第二个围檩之间支模浇筑第二道井壁,待第二道井壁养护固化之后,再拆除倒数第三个围檩,重复支模浇筑第三道井壁,如此反复,直至工作井顶板施工结束。
以上是传统工作井结构和施工工序,传统工作井的井体D是底板逐步向上浇筑,这个井体D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传统工作井施工存在的问题是:井体D在从底部往上浇筑的时候,需要将围檩逐个拆除,拆除围檩会造成增加工期、增加材料人工成本、制造建筑垃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支撑系统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以往工作井建造需要拆出围檩、造成工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带支撑系统工作井,包括
环形布置的灌注桩;以及
井体,所述井体包括多个围檩和井壁,各个围檩和井壁依次交替叠加连接;
所述围檩下端与下方的井壁之间设置有下防水结构,所述围檩上端与上方的井壁之间设置上防水结构;
所述围檩与外侧灌注桩之间设置第一斜拉钢筋、以使围檩吊装在灌注桩内侧壁;
所述井壁与外侧灌注桩之间设置第二斜拉钢筋、以使井壁吊装在灌注桩内侧壁;
各个围檩与井壁之间设置多根纵向钢筋,每根纵向钢筋两端均连接上下相邻的围檩和井壁,上下两根纵向钢筋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防水结构包括防水条;
所述防水条设置在围檩下端、以使围檩下端与下方井壁之间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下防水结构还包括形成于井壁上端的防水台阶;
所述防水台阶包括上台阶面和下台阶面,所述上台阶面位于工作井内一侧,所述围檩下端的防水条与下台阶面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防水结构包括止水板;
所述止水板下端插接于围檩上端,所述止水板上端插接于上方井壁内。
进一步的,所述井壁与灌注桩之间设置横向螺栓、以使井壁与灌注桩横向连接。
进一步的,上下两根纵向钢筋之间设置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开设内螺纹,所述纵向钢筋两端设置外螺纹,所述连接套与相邻两根纵向钢筋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启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启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76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