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桨发动机回流燃烧室及涡桨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6543.6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7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启道;康尧;林柯;陈彬;刘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R3/54 | 分类号: | F23R3/54;F23R3/60;F02C3/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黄武 |
地址: | 412002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回流 燃烧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桨发动机回流燃烧室和涡桨发动机,包括燃烧室机匣、扩压器、火焰筒、排气弯管以及安装组件,燃烧室机匣包括相互连接的燃烧室外机匣段、燃气涡轮机匣段以及动力涡轮机匣段,扩压器设于回流燃烧室的上游并用于为火焰筒提供高压空气,排气弯管处于火焰筒的气流出口并用于将火焰筒内产生的高温燃气折转并排出,燃烧室外机匣段、燃气涡轮机匣段以及动力涡轮机匣段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安装组件设于燃烧室机匣的圆周外壁面上,安装组件与燃烧室机匣面贴合设置,安装组件的中截面与发动机的重心所处的断面重合。本发明的涡桨发动机回流燃烧室,满足了发动机单平面安装需要,实现了整机安装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燃烧室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涡桨发动机回流燃烧室。此外,发明还涉及一种涡桨发动机。
背景技术
回流燃烧室能够有效缩短发动机轴系长度,常常应用在中、小型航空发动机领域。典型的回流燃烧室主要包括燃烧室机匣、火焰筒、排气弯管(也称大/小弯管)、燃油喷嘴、燃油总管以及点火电嘴等。
涡桨发动机是航空发动机的一种类型,很多涡桨发动机采用回流燃烧室结构。现有的燃烧室机匣各段之间通过设置安装边结构进行固定连接,采用安装边结构固定导致燃烧室机匣各段装配后同心度较低、发动机振动较大;现有的发动机大多采用两个及以上安装面进行安装,通常的做法是在发动机的前端设置主安装节,发动机的后端设置辅安装节,进而完成发动机的安装固定,而燃烧室一般处于发动机中部,所以安装节通常和燃烧室关系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涡桨发动机回流燃烧室,以解决现有的回流燃烧室的燃烧室机匣各段装配后同心度较低、发动机振动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涡桨发动机回流燃烧室,包括燃烧室机匣、扩压器、火焰筒、排气弯管以及安装组件,燃烧室机匣包括相互连接的燃烧室外机匣段、燃气涡轮机匣段以及动力涡轮机匣段,火焰筒容置在燃烧室外机匣段与燃气涡轮机匣段围合形成的空腔内,扩压器设于回流燃烧室的上游并用于为火焰筒提供高压空气,排气弯管处于火焰筒的气流出口并用于将火焰筒内产生的高温燃气折转并排出,燃烧室外机匣段、燃气涡轮机匣段以及动力涡轮机匣段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安装组件设于燃烧室机匣的圆周外壁面上,安装组件与燃烧室机匣面贴合设置,安装组件的中截面与发动机的重心所处的断面重合。
进一步地,安装组件包括沿回流燃烧室的周向布设的多个安装节,安装节包括底面带开口的安装座以及沿回流燃烧室的环向分别设于安装座的两侧的加强肋,安装座的底面朝向燃烧室机匣设置并与燃烧室机匣的外轮廓面采用面贴合,加强肋沿回流燃烧室的周向延伸并与燃烧室机匣的外轮廓面采用面贴合。
进一步地,安装座上设有定位孔、装配孔以及减重孔,定位孔设于安装座的顶面,用于与飞机上固定发动机的安装支架的定位销配合以进行定位装配,装配孔和减重孔分别设于定位孔的外围。
进一步地,装配孔的数量为四个,装配孔分别设于安装座的四周,减重孔包括减重圆孔和减重腰形孔。
进一步地,回流燃烧室还包括用于将扩压器内的高压空气引出的引气座,引气座沿回流燃烧室的径向设于燃烧室外机匣段上,扩压器的外引气环与燃烧室外机匣段之间围合形成有过渡腔室,过渡腔室处于扩压器的输出段上,扩压器的外引气环上设有用于将扩压器内的高压气体引入过渡腔室内的引气孔,引气座靠近扩压器的输出侧设置并与过渡腔室连通,进而通过引气座将处于扩压器的输出侧的高压空气引出至燃烧室机匣外。
进一步地,引气座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引气座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引气座沿回流燃烧室的周向间隔布设。
进一步地,火焰筒包括内环和围设在内环的外围的外环以及设于火焰筒的头部用于连接内环和外环的头部环,火焰筒还包括靠近头部环设置的导流环,导流环设于内环和外环之间并与内环和外环围合形成排气通道,高压空气从头部环进入后通过导流环进行导向以使高压空气沿内环和外环的壁面流动,进而降低火焰筒的主燃区的壁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65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