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电池的阻燃系统、车辆及其动力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3992.5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0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恒;罗俊;曾董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50/60;A62C3/07;A62C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胡婷婷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电池 阻燃 系统 及其 动力电池 | ||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电池的阻燃系统、车辆及其动力电池,车辆电池的阻燃系统包括膜分离器、输气通道、储气罐和排气阀,膜分离器包括腔体和与腔体相连通的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膜分离器的进气管用于可选择地连通发动机的排气管道,输气通道布置在动力电池箱的内部空间中,并输气通道的入口与第一出气管连通,输气通道的出口可选择地与储气罐连通,腔体中设置有气体分离膜,气体分离膜能够从发动机的排气管道中的废气分离出二氧化碳,通过第一出气管和输气通道的二氧化碳储存在储气罐中,排气阀设置在输气通道上,以可选择地连通储气罐与动力电池箱的内部空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电池的阻燃,并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电池的阻燃系统、车辆及其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包的温度影响着其自身的安全性。电池包内部的部分电芯在受到撞击、老化和过充等情况下,电芯会自燃,导致该电池包温度急剧上升,继而引发其它电芯自燃,使得电池包的内压剧增,从而引起爆炸。
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放火灾保护装置,在动力电池箱的外壁上设有空气透气阀、闭路阀、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工作中,空气透气阀关闭,闭路阀与抽真空装置连接,从动力电池箱中抽出气体,移去抽真空装置;闭路阀与灭火剂供应装置连接,向动力电池箱中注入大分子灭火剂,移去灭火剂供应装置;闭路阀与空气泵连接,注入定量空气,使动力电池箱内处于常压或正压;打开空气透气阀,空气从空气透气阀排出,大分子灭火剂气体保留在动力电池箱内部,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自动控制抽真空装置、灭火剂装置、空气泵的开启和关闭。
然而,这种装置构造复杂,需要在动力电池箱的箱体上增加较多零部件,相应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电池的阻燃系统、车辆及其动力电池,能够实现对电池的阻燃,并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电池的阻燃系统,所述车辆电池的阻燃系统包括膜分离器、输气通道、储气罐和排气阀,所述膜分离器包括腔体和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所述膜分离器的进气管用于可选择地连通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道,所述输气通道布置在动力电池箱的内部空间中,并且所述输气通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出气管连通,所述输气通道的出口可选择地与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腔体中设置有气体分离膜,所述气体分离膜能够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道中的废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通过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输气通道的二氧化碳能够储存在所述储气罐中,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输气通道上,以可选择地连通所述储气罐与所述动力电池箱的内部空间。
可选地,所述膜分离器包括第二出气管,用于排放未透过所述气体分离膜的气体,所述第二出气管连通所述腔体和所述排气管道。
可选地,所述输气通道弯折延伸并包括沿所述动力电池箱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通道和沿所述动力电池箱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通道,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道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排气阀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气阀分别设置在所述输气通道的拐角处并可选择地连通所述输气通道和所述动力电池箱的内部空间。
可选地,所述储气罐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箱的内部空间中,所述车辆电池的阻燃系统包括气道总阀,所述气道总阀用于可选择地连通所述储气罐与所述动力电池箱的外部以及可选择地连通所述储气罐与所述输气通道。
可选地,所述车辆电池的阻燃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碰撞传感器,所述气道总阀包括可选择的连通储气罐与所述输气通道的第一阀门,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碰撞传感器、所述排气阀和所述第一阀门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碰撞传感器的碰撞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阀门连通所述储气罐与所述输气通道,并控制所述排气阀连通所述输气通道与所述动力电池箱的内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39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