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天然植物色素染制黑色羊绒纤维或织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3651.8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9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姜会钰;张智刚;梅洪稳;颜伟杰;李瑞卿;王雅琪;姚金波;闫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中纺学面料产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D06P1/34 | 分类号: | D06P1/34;D06P1/46;D06P1/673;D06P3/14;C09B61/00;C09B67/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天然 植物 色素 黑色 羊绒 纤维 织物 方法 | ||
1.一种利用天然植物色素染制黑色羊绒纤维或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提取核桃青皮色素、五倍子色素、薯莨色素和绿茶茶叶色素;
(2)采用染前预处理液对羊绒纤维或织物进行染前预处理,其中,预处理液中含有过氧化氢溶液、渗透剂、酸性蛋白酶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OEP-98;
(3)按照1:10~20的浴比向经过染前预处理后的羊绒纤维或织物中加入核桃青皮色素、五倍子色素、薯莨色素、绿茶茶叶色素、渗透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染色;
(4)对染色后的羊绒纤维或织物进行水洗、皂洗、水洗、干燥;
步骤(3)中羊绒纤维或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M1、按照1:10~20的浴比向染缸内加入5~8%(o.w.f)的核桃青皮色素、2~5%(o.w.f)的五倍子色素、1~3%(o.w.f)的薯莨天然植物色素、1~3%(o.w.f)的绿茶茶叶色素、1~2%(o.w.f)的渗透剂、1~2%(o.w.f)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配制成染料;
M2、采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将染料的pH值调节至5~6;
M3、室温下开始对预处理后的羊绒纤维或织物进行染色,同时升温,待温度从室温升至50~55℃后,使预处理后的羊绒纤维或织物在染料中染色20~30min;
M4、向染料中加入2~3%(o.w.f)的媒染剂,然后将温度升至65~70℃,染色20~30min,接着将温度升至85~95℃,染色20~30min;
M5、染色完成后,将温度降至50~55℃,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核桃青皮色素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将新鲜核桃剥皮,得到新鲜核桃青皮,将新鲜核桃青皮在95~105℃下干燥后进行粉碎,得到核桃青皮粉末;
A2、将核桃青皮粉末与去离子水按照1:20~30的比例进行蒸煮提取,其中,提取温度为98~100℃,提取时间为3~5h;
A3、蒸煮完成后,过滤并收集上清液,然后将上清液在60~65℃下减压浓缩,得到核桃青皮色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五倍子色素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将新鲜五倍子在95~105℃下干燥后进行粉碎,得到五倍子粉末;
B2、将五倍子粉末与去离子水按照1:20~30的比例进行蒸煮提取,其中,提取温度为98~100℃,提取时间为3~5h;
B3、蒸煮完成后,过滤并收集上清液,然后将上清液在60~65℃下减压浓缩,得到五倍子色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薯莨色素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C1、将新鲜薯莨清洗后粉碎,得到薯莨块状;
C2、将薯莨块状与去离子水按照1:20~30的比例进行蒸煮提取,其中,提取温度98~100℃,时间为3~5h;
C3、提取完成后,减压抽滤,得到薯莨色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绿茶茶叶色素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1、将茶叶粗叶在95~105℃下干燥后进行粉碎,得到绿茶粉末;
D2、将绿茶粉末与去离子水按照1:20~30的比例进行蒸煮提取,其中,提取温度98~100℃,提取时间为3~5h;
D3、提取完成后,减压抽滤,得到绿茶色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中纺学面料产业研究院,未经武汉纺织大学;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中纺学面料产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365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膨胀土用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产β-榄香烯重组菌及其构建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