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离合器轴承贫油试验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43260.6 | 申请日: | 2021-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9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飞;吴剑芸;韦治国;谷广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人本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匹夫轴承有限公司;芜湖如一轴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轴承 贫油 试验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离合器轴承贫油试验设备,属于轴承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有主轴与副轴,主轴、副轴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相对设置并相互嵌套配合形成用于安装被测双离合器轴承的试验腔体,该试验腔体上设有进油口、出油口以及甩油口,进油口与出油口用于润滑油的进入与排出。通过设置甩油口以在试验腔体与被测双离合器轴承一同转动时甩出润滑油,本发明得以充分模拟实际工况,从而形成贫油状态,以便试验使用。本发明装配方便、便于操作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离合器轴承贫油试验使用的设备。
背景技术
离合器轴承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零件,其工作条件差,其需要间断性地高速转动柄承受高速摩擦,工作时温度较高、润滑条件差且无冷却条件。由于离合器轴承的构成复杂、装配中拆装繁琐,若出现故障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故其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是消费者采选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此,在生产后,需对离合器轴承进行相关试验,以验证其在实际工况下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目前设备中,缺少一种能够充分模拟实际工况的试验设备。
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离合器轴承贫油试验设备,为双离合器轴承提供恶劣条件不逊于实际工况的贫油试验的相关场所,以便验证其在贫油状态下的性能,满足生产以及检测的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双离合器轴承贫油试验设备结构如下:包括
主轴与副轴,所述主轴、所述副轴均包括有轴体与盘体,所述主轴的轴体一端被可旋转固定、所述副轴的轴体的一端被固定或旋转固定,所述主轴、副轴的轴体的另一端具有盘体并相对设置,所述主轴、所述副轴的盘体的主体部分间隙相对、侧壁部分嵌套配合形成试验腔体:
所述副轴的盘体上由外至内依次设有密封环槽、嵌环槽、第一环槽、第二环槽,所述主轴的盘体上由外至内依次设有第三环槽、第四环槽,第三环槽与第四环槽之间存在阶差且阶差处沿轴向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盘体设置、与外界连通的出油口,所述主轴的盘体的侧壁嵌入所述副轴的嵌环槽中、其侧壁的外表面与密封环槽之中嵌装有密封件,
所述主轴的盘体的第一环槽与第三环槽交错相对而形成用于供双离合器轴承中位于外圈的轴承安装的装配腔、第二环槽与第四环槽相对而形成用于供双离合器轴承中位于内圈的轴承安装的装配腔;
所述副轴上设有进油油路、出油油路与所述试验腔体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进油油路于盘体上的开口位于第二环槽之内,配合上述结构设计,润滑油通过进油油路进入至试验腔体的中部后,再于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径向朝外流动,先经过位于内圈的轴承、再经过位于外圈的轴承,确保位于内圈的轴承得到润滑、而位于外圈的轴承处于少油、贫油的状态,以验证轴承的运行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出油油路于盘体上的开口位于所述嵌环槽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嵌环槽在副轴上的边缘所在位置方便、快速且更有效率地收集被甩出至第一环槽的润滑油,以便及时回收润滑油再重新利用、降低设备用油成本;另一方面,该结构充分利用了嵌环槽于副轴上处于最低点的优势,有效减少润滑油在设备运行中被甩至密封槽处,既可以避免润滑油在密封槽内聚集,最终影响第一环槽及附近的腔体难以形成少油乃至贫油的状况;也可提高润滑油的回收比率,减少资源浪费。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副轴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环槽连通的轴向盲孔,所述轴向盲孔中安装有弹性件与双离合器轴承中位于内圈的轴承抵触配合。通过弹性件,可用于向与其对应的位于内圈的轴承提供预紧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弹性件同与其配合的轴承之间设有隔圈分隔,隔圈可确保该轴承与多个弹性件同步配合且受力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人本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匹夫轴承有限公司;芜湖如一轴承有限公司,未经人本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匹夫轴承有限公司;芜湖如一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3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