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免处理器上电过程中I/O口闩锁的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2238.X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6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林钊文;何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天波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叶洁勇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深海路17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处理器 过程 口闩锁 电路 | ||
本发明涉及抗闩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避免处理器上电过程中I/O口闩锁的电路,包括控制单元、处理器、上电控制开关、接地开关和释放开关,控制单元上电后,第一信号节点、第二信号节点、第三信号节点和第四信号节点依顺序输出触发信号;第一信号节点输出的触发信号使接地开关保持导通;第二信号节点输出的触发信号使上电控制开关保持导通;第三信号节点输出的触发信号使处理器复位;第四信号节点输出的触发信号使对接地开关的触发端对地短接,释放信号。本发明在启动处理器前先拉低其I/O口端的电平状态,使处理器上电启动以及复位均在I/O口端为低电平状态下进行,克服了因处理器的I/O口端处于高电平而导致复位功能异常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闩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避免处理器上电过程中I/O口闩锁的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处理器的使用愈发广泛,对处理器的性能要求也愈发严格,尤其是多处理器共同协作工作的电路环境。
现有技术中,多处理器共同协作工作的电路结构主要包括主处理器、处理器以及电源模块,其中,主处理器和处理器通过I/O口实现数据互通,主处理器的使能引脚通过电源模块连接处理器的电源引脚,从而控制电源模块对处理器上电。然而,由于处理器的I/O口与主处理器连接时已经有电压,再对处理器上电,容易导致处理器的部分管脚进入闩锁效应而不能正常通讯,例如UART,I2C,SPI等通信接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处理器上电过程中I/O口闩锁的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避免处理器上电过程中I/O口闩锁的电路,包括控制单元、处理器、上电控制开关、接地开关和释放开关;
控制单元具有四个信号节点,分别为第一信号节点、第二信号节点、第三信号节点和第四信号节点;
处理器具有电源端、I/O口端和复位端;
接地开关的一端与处理器的I/O口端连接,接地开关的另一端接地,接地开关的触发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节点连接;
上电控制开关的一端接入直流电压,上电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上电控制开关的触发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节点连接;
处理器的复位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三信号节点连接;
释放开关的一端与接地开关的触发端连接,释放开关的另一端接地,释放开关的触发端与控制单元的第四信号节点连接;
控制单元上电,第一信号节点、第二信号节点、第三信号节点和第四信号节点依顺序输出触发信号;
第一信号节点输出的触发信号作用在接地开关,接地开关保持导通;
第二信号节点输出的触发信号作用在上电控制开关,上电控制开关保持导通;
第三信号节点输出的触发信号作用在处理器的复位端,处理器复位;
第四信号节点输出的触发信号作用在释放开关,释放开关保持导通,对接地开关的触发端对地短接。
进一步,上电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晶体管、场效应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第一晶体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节点连接,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接地;
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直流电压连接,场效应管的源极与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进一步,接地开关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天波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天波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22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