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携式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5657.0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0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士尧;林宗正;吴文中;郑道华;李姵仪;蒋佳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闫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携式 电子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主显示面板、一键盘模块、一副显示面板以及一支撑板。主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枢轴及一第二枢轴。第一枢轴设置于主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枢轴设置于主显示面板的一底面。键盘模块朝向主显示面板,键盘模块的一侧包括一第三枢轴。副显示面板的一侧连接至第一枢轴,另一侧为一开放侧。副显示面板通过第一枢轴翻转至叠合于键盘模块的一上表面或以开放侧抵靠于上表面。支撑板的一侧连接至第二枢轴,另一侧连接至第三枢轴。支撑板通过第二枢轴及第三枢轴翻转至叠合于主显示面板的底面或支撑主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括主显示面板及副显 示面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触控技术日渐成熟及处理器效能的提升,让笔记本电 脑、平板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可执行更多的功能。设计或制造可携式电子 装置的业者,更针对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可携式电子装 置,以符合多工(Multi-tasking)的使用情境。
对于一些具有绘图需求的使用者而言,一般的单屏幕可携式电子装置已 无法满足多工情境的使用。因此,目前仍亟需研发一种可改善多工使用情境 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通 过新颖的结构设计,以解决公知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无法符合多功使用情境的 问题。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主显示 面板、一键盘模块、一副显示面板以及一支撑板。主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枢 轴及一第二枢轴。第一枢轴设置于主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枢轴设置于主显 示面板的一底面。键盘模块具有一上表面,上表面朝向主显示面板,键盘模 块的一侧包括一第三枢轴。副显示面板的一侧连接至第一枢轴,另一侧为一 开放侧。副显示面板通过第一枢轴翻转至叠合于键盘模块的上表面或以开放 侧抵靠于键盘模块的上表面。支撑板的一侧连接至第二枢轴,另一侧连接至第三枢轴,该支撑板通过第二枢轴及第三枢轴翻转至叠合于主显示面板的底 面或支撑主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副显示面板翻转至叠合于键盘模块的上表面及 支撑板翻转至叠合于主显示面板的底面,使可携式电子装置呈现一收合状 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副显示面板及支撑板相邻设置,并位于主显示 面板与键盘模块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键盘模块包括一输入区,输入区位于上表面并 靠近于第三枢轴的相反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输入区包含一功能模块,功能模块与第三枢轴 的相反侧相邻设置。当主显示面板往远离键盘模块的方向移动,带动支撑板 翻转至支撑主显示面板及副显示面板叠合于键盘模块的上表面并移动至显 露功能模块,可携式电子装置呈现一第一操作状态。当副显示面板叠合于键 盘模块的上表面并移动至显露输入区,可携式电子装置呈现一第二操作状 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当主显示面板往远离键盘模块的方向移动,且 翻转副显示面板以开放侧抵靠键盘模块的上表面,可携式电子装置呈现一第 三操作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键盘模块包括一第一定位件及一第二定位件, 第一定位件设置于邻近功能模块,第二定位件设置于邻近输入区。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支撑板翻转至支撑主显示面板,主显示面板抵 靠于第一定位件的位置,呈现第一操作状态;支撑板翻转至支撑主显示面板, 主显示面板抵靠于第二定位件的位置,呈现第二操作状态;以及副显示面板 翻转至以开放侧抵靠第二定位件,呈现第三操作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分别为一凹槽,且位 于键盘模块的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5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丝绸的防皱处理方法
- 下一篇:成像镜头、影像捕获设备及其变焦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