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合金丝材铜改性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4080.1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9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姚正军;李祥硕;张莎莎;姚孟欣;彭道明;张冰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8/18 | 分类号: | C23C18/18;C23G1/20;C23C18/40;C22F1/18;C21D9/52;B33Y70/00;B22F10/2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王楠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合金 丝材铜 改性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钛合金丝材铜改性方法及应用,属于钛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方法为:将钛合金丝材置于碱洗液中浸泡,用流动水将碱洗后的钛合金丝材冲洗至表面pH值为中性,随后置于活化液中进行活化处理,将活化后的钛合金丝材置于化学镀铜液中进行镀铜,最后用流动水清洗,得到含有铜镀层的钛合金丝材;将含有铜镀层的钛合金丝材进行热处理,得到铜改性钛合金丝材。本发明为解决增材制造钛合金组织粗大且具有明显方向性的问题提供了方法,可抑制晶粒方向性生长,消除柱状晶,消除力学性能上的各向异性,提升构件强度,同时对延伸率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满足了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快速成型大型承力构件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钛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合金丝材铜改性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钛合金由于其具有高比强度、高损伤容限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在中央翼盒、机翼桁条等大型承力结构上。为满足使用要求,这种结构通常采用锻造后机加工的方式进行制造,在加工过程中,大量的材料被去除,使得这种制造方式的材料利用率通常不到20%,成本高昂。而以丝材为原料的增材制造技术(电弧、电子束、激光等),由于兼具高沉积效率和近净成型的优点使得其成为制造大型复杂承力结构的理想解决方案。然而,由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固有特点,所形成的晶粒通常为宽度大于300μm的柱状晶,组织较为粗大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因此,相较于锻造样件,增材制造的样件在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上存在明显差距且具有各向异性。
目前,对增材制造钛合金组织细化及等轴化的方法多集中于在增材过程中通过施加额外物理场的方式实现,例如使用超声振动(授权,专利号 CN201510967486.0),同步轧制(授权,专利号CN201710009692.X)等。但是这些方法需要复杂的附加设备,而且对控制系统设计及反馈调节能力的要求很高,不适用于大型承力结构的快速增材制造。通过设计热处理过程(公开,专利号 CN201911330681.7)虽然可以实现晶粒的等轴化,但长时间在β转变温度以上保温,钛合金晶粒不可避免发生长大,虽然减少了各向异性的产生,但是导致力学性能下降。通过加入合金元素对组织细化是一种常用的调控手段,而在以丝材为原料的增材制造技术中使用很少,这是因为:传统的丝材制备方法为将棒料或盘条经多次拉拔制备成丝,由于高含量合金元素的加入通常会导致脆性相的产生,致使丝材在拉拔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截面不均匀等缺陷甚至拉断无法成丝。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钛合金丝材铜改性方法,并且应用在增材制造领域中,所制备的铜改性钛合金丝材可在细化组织的同时,解决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钛合金丝材铜改性方法及应用,所制备的铜改性钛合金丝材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Cu元素在钛及钛合金中具有显著的成分过冷效应,可以显著抑制晶粒的方向性生长,促进柱状晶的等轴化,消除力学性能上的各向异性。经等轴化的晶粒由于晶粒尺寸减小,在提升构件强度的同时对延伸率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钛合金丝材铜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化学镀铜处理:将钛合金丝材置于碱洗液中浸泡,用流动水将碱洗后的钛合金丝材冲洗至表面pH值为中性,随后置于活化液中进行活化处理,将活化后的钛合金丝材置于化学镀铜液中进行镀铜,最后用流动水清洗,得到含有铜镀层的钛合金丝材;
S2、热处理:将S1中得到的含有铜镀层的钛合金丝材进行热处理,得到铜改性钛合金丝材。
进一步的,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碱洗:将钛合金丝材置于碱洗夜中,浸泡5~10分钟;
b.水洗:使用流动水将碱洗后的钛合金丝材冲洗至表面pH值为中性;
c.活化:将水洗后的钛合金丝材置于活化液中活化2~4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40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