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多孔轻质混凝土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1394.6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5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福;罗茜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华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38/02;C04B18/16;C04B24/26;C04B22/10;C04B24/24;C04B18/08;C04B20/02;C04B20/10;C04B16/06;C04B24/04;C04B14/14;C04B103/42;C04B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6299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多孔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多孔轻质混凝土制备方法,以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水泥280‑350份、水150‑200份、轻质粗骨料350‑400份、增强剂40‑60份、减水剂10‑30份、发泡剂20‑50份、砂300‑380份、掺合料50‑100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取原料中的轻质粗骨料放入容器中,然后再加入150‑200份的水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24‑48小时,24‑48小时后,然后再对轻质粗骨料进行滤水,将轻质粗骨料内的水份滤出;本发明通过在对普通的混凝土制备方法上进行辅料的添加,使得制备出来的混凝土具备重量轻,并随着辅料的添加,还增强了强度并具有成本低的优点,搭配合理,使用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多孔轻质混凝土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但传统的混凝土制备方法没有添加一些辅料,使得制备出来的混凝土重量重,并且还需要人工后续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涂抹辅料,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再生多孔轻质混凝土制备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再生多孔轻质混凝土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再生多孔轻质混凝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重量份技术,包括如下组分:水泥280-350份、水150-200份、轻质粗骨料350-400份、增强剂40-60份、减水剂10-30份、发泡剂20-50份、砂300-380份、掺合料50-100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取原料中的轻质粗骨料放入容器中,然后再加入150-200份的水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24-48小时,24-48小时后,然后再对轻质粗骨料进行滤水,将轻质粗骨料内的水份滤出;
S2:然后再将原料中的水泥、增强剂、发泡剂和掺和料先干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再添加S1中剩余的水,再进行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待搅拌均匀再进行下一步;
S3:将S1内中处理好的轻质粗骨料和S2内搅拌好的第一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混合,待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再进行下一步;
S4:然后再将S3中制备出的第二混合物分量倒入模具中,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为7-10天并且需要每天进行洒水,保持在湿度为75%-85%的湿度和60-70摄氏度的环境中。
优选地,所述轻质粗骨料的配比为5-8.5的废旧混泥土颗粒和废旧泡沫塑料颗粒的混合物组成。
优选地,所述掺合料的配比为2-8:6-3:1的火山灰、凝灰岩和粉煤灰的混合物组成。
优选地,所述减水剂的配比为1-7:2-4的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和聚羧酸的混合物组成。
优选地,所述增强剂的配比为2-5:1-6的胶聚合物丁苯橡胶和聚丙烯纤维的混合物组成。
优选地,所述发泡剂的配比为3-7:9-4:4碳酸钙、碳酸镁、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组成。
优选地,S4步骤中的搅拌条件为60-70摄氏度、1000-1200转/分钟的条件中搅拌90-120分钟。
优选地,所述废旧混凝土颗粒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S1、破碎首先取废旧混凝土,然后再将内部的钢筋取出,再进行破碎,得到直径为4-10毫米的颗粒装;
S2、再将骨料颗粒放置在10-20浓度乙酸的水溶液中,浸泡1.5-4小时,然后将预制粗骨料颗粒取出,得到酸化粗骨料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华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华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13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