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弹集群智能协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9001.8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8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白显宗;陈磊;苏文山;宗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42B15/00 | 分类号: | F42B15/00;F42B15/01;B64C3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王智红 |
地址: | 10007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弹 集群 智能 协同 系统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集群协同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导弹集群智能协同系统,智能协同系统弹上部分的协同处理板用于输入输出数据的处理和协同软件的实时运行,固态存储器具备大存储空间及快速存取能力,弹群数据链弹载端是完成导弹集群内部及与无人机平台之间信息交互的核心设备。智能协同系统机上部分,其中无人机为弹群数据链机载端提供载体,无人机任务机除了完成无人机载荷任务管理与火控功能之外,还需完成协同数据转发功能。智能协同系统地面部分的导弹集群指控系统包括导弹集群发射控制和导弹集群信息监控功能;本发明可在现有常用导弹系统、无人机系统和地面系统上加装,接口清晰简单,功能解耦,可实现导弹和无人机现有能力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集群协同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无人机为通信中心节点的导弹集群智能协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导弹集群采用多弹协同体制可以从时域、频域、空域等多方面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提高复杂场景目标识别能力、复杂环境干扰对抗能力和时敏目标精确打击能力。智能协同系统作为导弹集群协同的核心,负责弹间通信、协同探测、在线修正、协同打击等任务。现有的无人飞行器协同控制系统多是多无人机协同控制系统,如专利CN102768518A(多无人机平台协同控制系统)公开了一种由地面控制中心和多无人机平台组成的协同控制系统,地面控制中心用于用户输入、状态显示、任务分配、协同控制等,位于地面控制中心的无人机处理模块接收来自无人机的数据并发送控制指令;专利CN109213198A(多无人机协同控制系统)公开的多无人机协同控制系统包括群控系统和飞控系统,分别完成协同飞行控制指令生成与执行。与无人机集群相比,导弹集群具有任务距离远、飞行速度快、弹上环境复杂、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需要更加稳定可靠的智能协同系统以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导弹集群智能协同系统,解决依据导弹集群特性需要更加稳定可靠的智能协同系统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具体如下:该智能协同系统是导弹集群为了完成导弹系统、无人机系统和地面系统的协同作战任务而配备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具体包括弹上部分、机上部分和地面部分;配合智能协同系统实现其具体功能的包括协同体制和通信体制,智能协同系统接口关系和智能协同系统软件;
导弹集群系统、无人机系统和地面系统根据实际任务需求在现有常用系统中选择和组合;
协同体制采用分布式,即各导弹上安装相同的协同系统软件,各导弹独立并行执行相同的软件流程,根据不同的导弹角色执行不同的任务,导弹的发射顺序及角色可互换;通信体制采用集中式,即导弹集群中的导弹之间不直接通信,而是以无人机为中心节点,构建无人机和多枚导弹之间的数据链网络,完成各节点间的信息传输;
接口关系根据弹上部分、机上部分、地面部分的信息节点自行定义;
智能协同系统软件包括弹上部分软件、机上部分软件和地面部分软件;弹上部分软件为运行在协同处理板中的智能协同软件,包括基础软件框架和协同软件,分别用于实现协同子系统硬件资源管理/调度和导弹集群智能自主协同;机上部分软件为运行在无人机任务机中的软件,负责完成弹机协同数据的组合与转发;地面部分软件为运行在导弹集群指控系统中的发射控制软件和信息监控软件,导弹集群发射控制软件实现发射条件的可视化显示与地面监控,导弹集群信息监控软件具备导弹飞行状态信息参数显示、导弹导引头图像显示、弹间协同信息显示功能;
智能协同系统的三部分具体表述如下:
(一)弹上部分
智能协同系统弹上部分包括协同处理板、固态存储器、弹群数据链弹载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90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差速器壳体极限承载能力预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创伤与手足显微外科接指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