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战场电磁态势感知与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8230.8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0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尊洋;薛磊;丁锋;毛毅;史英春;徐英;张顺健;孙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K9/00;G06Q10/04;G06Q10/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专利中心 11215 | 代理人: | 刘光德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战场 电磁 态势 感知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战场电磁态势感知与利用方法。包括:步骤S1、对接收到的多源情报进行预处理,多源情报包含电子对抗侦察情报和其他情报;步骤S2、从经预处理的多源情报中识别出潜在敌方目标,并获取潜在敌方目标的属性信息;步骤S3、基于潜在敌方目标和潜在敌方目标的属性信息,利用我情信息,通过分析确定包含敌方和我方在内的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步骤S4、根据潜在敌方目标的属性信息和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计算潜在敌方目标的威胁等级;步骤S5、结合潜在敌方目标、威胁等级、我情信息、环境信息,来预测电磁态势;以及步骤S6、分别对步骤S1至步骤S5进行置信度评估,并利用置信度评估的结果,优化电磁态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态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战场电磁态势感知与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战场电磁态势是指在战场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敌对双方的用频装备、设备配置和电磁活动及其变化所形成的状态和形势。战场电磁态势感知主要任务为掌握电磁频率领域的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信息,帮助指挥员掌握电磁频谱领域敌我攻防对抗情况,为指挥员实施高效电子对抗指挥决策提供情报支撑。
已有技术1(金连友,田威.海战场电磁态势生成与展现方法,[J].信息对抗学术.2018,(2):63-66)提出了一种海战场电磁态势生成与展现方法,其核心部分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协同处理生成海战场电磁态势。图1为根据本发明比较例的海战场电磁态势生成与展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时空对准、数据关联、电子目标综合识别和电子目标协同定位四个部分工作组成。该类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没有完成目标威胁分析,而分析目标威胁等级是电磁态势的重要内容;二是,没有考虑人的作用,由经验丰富的侦察和情报分析人员可以有效提升电磁态势感知效果和效率;三是,没有考虑对态势感知过程的评估,电磁态势感知过程中往往伴随干扰和不确定性,因此科学的过程评估(如目标识别结论的可信度、定位误差范围等)可以为指挥员正确利用态势产品提供准确支撑;四是没有考虑电磁态势利用方向,该方法仅以电磁态势展现作为终点,难以指导电磁态势的高效利用。
已有技术2(一种基于多源信息的区域电磁频谱态势生成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31007部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2019.05.14,申请号:201910399262.2)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的区域电磁频谱态势生成方法。图2为根据本发明比较例的基于多源信息的区域电磁频谱态势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基本思路为,在地理坐标系下按照等间隔划分地理数据空间,并叠加电磁频谱监测数据和侦察数据,获取电磁态势空间的电磁态势值。该类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其电磁态势信息源虽然考虑了频谱监测数据以及电子侦察数据和空海情关联数据,但是没有考虑我方电子对抗力量这一重要信息来源,其态势产品难以有效支撑电子对抗指挥决策;二是该方法侧重于电磁态势在地理空间的显示,并未说明其信息关联融合方法;三是该方法,没有涉及电磁态势运用的方向及方法问题。
已有技术3(赵宗贵.信息融合工程实践——技术与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07)针对战场情报融合与态势感知持续研究剔除了信息融合顶层模型。图3为根据本发明比较例的信息融合顶层模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模型融合模型包括子信号提取、目标提取、态势提取、威胁提取和过程精炼和认知精炼等子模型,对指导战场态势感知具有一定作用。该方法在战场电磁态势感知与利用方面的不足在于,该方法是针对战场信息融合,及传统战场态势感知相关业务设计的,而不是针对战场电磁态势感知与利用设计的。应用于战场电磁态势感知与利用存在以下具体不足:1)没有考虑电磁态势主要情报来源电子对抗情报的特点,其具体模型处理不能直接用于电磁态势感知工作;2)没有考虑态势预测功能;3)没有考虑电磁态势利用的方向和方法,无法为电磁态势利用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战场电磁态势感知与利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82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