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猫干扰素γ的可溶性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6900.2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1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魏衍全;张勇;成述儒;武小椿;任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57 | 分类号: | C07K14/57;C12N15/70;C12N15/62;C12N15/64;C12N1/21;C07K1/22;C12R1/19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5 | 代理人: | 钟志芸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扰素 可溶性 表达 纯化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猫干扰素γ的可溶性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及应用,属于生物基因工程领域。该方法包括的步骤有:⑴FeIFN‑γ蛋白的信号肽序列和理化性质分析;⑵原核表达质粒pET28a‑SUMO‑FeIFN‑γ的构建;⑶含重组质粒的BL21细菌的诱导表达与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⑷SUMO‑FeIFN‑γ融合蛋白最佳表达条件的筛选;⑸SUMO‑FeIFN‑γ融合蛋白的大量表达和纯化;⑹SUMO‑FeIFN‑γ融合蛋白的酶切和纯化。本发明克隆不包含信号肽的成熟蛋白基因序列,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并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进行表达和纯化,使用了带有SUMO助溶标签的pET28a‑SUMO表达载体,从而实现了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外源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水平高,具备很高的生物学活性,纯化步骤简便,为后期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因工程领域,特别涉及猫干扰素γ的可溶性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由机体免疫细胞产生,在诱生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根据干扰素的来源、生物学性质及活性,将干扰素分Ⅰ型和Ⅱ型。Ⅰ型干扰素主要起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包括IFN-α、IFN-β、IFN-ω、IFN-ε、IFN-κ、IFN-τ、IFN-δ和IFN-ζ,Ⅱ型干扰素中仅有IFN-γ亚型,在抗胞内病原体的宿主防御中起关键作用。1992年,日本东丽株式会社的Nakamura等人首次分离到了猫干扰素基因,将其归类为ω型干扰素,有研究表明IFN-ω对于猫白血病毒(FLV)和猫免疫缺陷病毒(FIV)共感染的猫以及细小病毒具有明显治疗效果,之后在此基础上证明了IFN-ω对FI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性。由于猫IFN的抗病毒能力相当广泛且具有显著效果,因此研究猫IFN的抗病毒机制和治疗有关猫病毒病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IFN-γ作为一种新型干扰素,在抗病毒和抗肿瘤方面发挥较强的作用,1995年鸡IFN-γ基因被首次成功克隆,随后成功表达出重组鹅、家兔、猪、牛等动物的IFN-γ并将其用于临床治疗,但有关猫的IFN-γ研究却鲜少被报道。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带动了养宠业蓬勃发展,与猫有关的疾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逐年增多。干扰素作为机体重要的防疫系统成员能够对抗病毒感染,而体外表达的干扰素与天然干扰素具有高度相似的生物学活性。所以,体外表达的猫干扰素有望增强宠物猫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猫干扰素γ的可溶性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猫干扰素γ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能够用于治疗猫病毒感染性疾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猫干扰素γ(feline interferonγ,FeIFN-γ)的可溶性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FeIFN-γ蛋白的信号肽序列和理化性质分析
通过SignalP-4.0 Server和Expasy在线服务器分别预测、分析FeIFN-γ蛋白的信号肽段和理化性质;
(2)原核表达质粒pET28a-SUMO-FeIFN-γ的构建
根据GenBank收录的FeIFN-γ序列GenBank No.:NM_001009873.1,舍弃掉前20位氨基酸的信号肽设计PCR引物,分别通过引物引入BamH I和HindⅢ酶切位点,进行PCR扩增,然后将PCR产物经双酶切后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同时双酶切、回收pET28a-SUMO载体片段,该表达载体是将pET28a进行改造使其在N端His标签后融合一个SUMO标签,经T4 DNA连接酶连接后,转入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验证后测序,测序正确后命名为pET28a-SUMO-FeIFN-γ;
(3)含重组质粒的BL21细菌的诱导表达与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69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