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G3级氮化硅陶瓷球加工用铲球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4205.2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1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儒;吕沛远;韦志坤;孙峰;董廷霞;宋健;徐学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1/02 | 分类号: | B24B11/02;B24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富强 |
地址: | 255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3 氮化 陶瓷球 工用 铲球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3级氮化硅陶瓷球加工用铲球板,包括铲球板本体,铲球板本体的前后两侧卡接于上研磨盘的观察窗内、左右两侧与观察窗之间设置有允许陶瓷球通过的间隙,铲球板本体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坡面、平面和台阶面,铲球板本体的下表面能够与下研磨盘相抵触,坡面与铲球板本体的底面呈锐角,平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台阶面低于平面。本发明的铲球板可以让下研磨盘中的球,经过平面上的凸起结构被均匀混合,每转一周,陶瓷球能随机进入任一沟道,提高了串沟效果,从而使所有陶瓷球基本能经过相同长度的加工路程,降低了氮化硅陶瓷球的批直径变动量;台阶使陶瓷球能够间接性进入研磨沟道,提高了陶瓷球的自转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球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G3级氮化硅陶瓷球加工用铲球板。
背景技术
陶瓷球的加工需要在研磨盘中进行循环研磨,由于每条沟道周长不同,不同沟道的陶瓷球在经过相同时间的研磨加工后,其批直径变动量差距很大,故需要使用铲球板将陶瓷球铲起,进入不同沟道。目前已公开的铲球板在使用时,陶瓷球经过铲球板后,会向外沟道运动,而内沟道过球很少,严重时会产生存球,且陶瓷球成串连续进入研磨盘,球与球之间相互推挤摩擦,导致加工出的氮化硅陶瓷球球形误差大,尺寸公差大、批直径变动量大等精度问题,因此,亟需一种装置,能够使被加工氮化硅陶瓷球在加工过程中能均匀排布,且等概率的出现在不同沟道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G3级氮化硅陶瓷球加工用铲球板,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研磨盘中的陶瓷球随着转动均匀混合到各沟道中,间歇性进入研磨盘中,有效提高陶瓷球的自转能力和串沟效果,降低球体的直径变动量和批直径变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G3级氮化硅陶瓷球加工用铲球板,包括铲球板本体,所述铲球板本体的前后两侧卡接于上研磨盘的观察窗内、左右两侧与所述观察窗之间设置有允许陶瓷球通过的间隙,所述铲球板本体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坡面、平面和台阶面,铲球板本体的下表面能够与下研磨盘相抵触,所述坡面与所述铲球板本体的底面呈锐角,所述平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台阶面低于所述平面。
优选的,所述凸起的形状为半球、圆柱体或者圆台且交错布置,相邻的所述凸起的间距大于所述陶瓷球的直径、小于所述陶瓷球直径的2倍。
优选的,所述坡面与所述铲球板本体的底面呈20°-45°。
优选的,所述台阶面包括依次连接锐角台阶面和直角台阶面,所述锐角台阶面的低端连接于所述平面的下方,所述直角台阶面设置于所述锐角台阶面的高端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锐角台阶面与水平面呈10°-20°,能够使所述陶瓷球暂时停留。
优选的,所述锐角台阶面的宽度与所述陶瓷球的直径相同,所述锐角台阶面的低端与所述平面的高度差小于所述陶瓷球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直角台阶面的宽度及与所述锐角台阶面的高端高度差均小于所述陶瓷球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平面的宽度至少为3倍的所述陶瓷球的直径。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铲球板可以让下研磨盘中的球,经过平面上的凸起结构均匀混合,每转一周,陶瓷球都能随机性进入任一直径的沟道,极大地提高了串沟效果,从而使所有陶瓷球基本能经过相同长度的加工路程,降低了氮化硅陶瓷球的批直径变动量,后部台阶的设计使能够间歇性的过球,陶瓷球进入沟道后,陶瓷球之间互不相抵触,自转效果有所提高,降低了氮化硅陶瓷球的直径变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未经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42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