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SARS-CoV-2的纳米捕集剂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2601.1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9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庄;陈倩;张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48 | 分类号: | A61K38/48;A61K47/26;A61K47/36;A61P31/14;B82Y5/00;C12N15/867;C12N5/10;C12N15/57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玉仙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sars cov 纳米 捕集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SARS‑CoV‑2的纳米捕集剂,包括含hACE2的纳米囊泡,含hACE2的纳米囊泡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用编码hACE2的慢病毒转染293T细胞,构筑稳定表达hACE2的293T细胞;提取所得细胞的细胞膜,制备含hACE2的纳米囊泡。本发明通过与宿主细胞竞争结合病毒来保护宿主细胞免受感染,中和效价不受病毒突变的影响,易于存储与运输,成本低廉,能够快速量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制SARS-CoV-2的纳米捕集剂。
背景技术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SARS-CoV-2病毒表面具有刺突(S)糖蛋白通过与受体细胞表面的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hACE2)结合,进入细胞并感染。 S蛋白不断地发生突变,其与hACE2受体的亲和力增加,增强了感染性和传播能力。其中D614G突变株是目前SARS-CoV-2病毒的主体,D614G突变株在病毒感染过程中与hACE2受体结合效率明显提高。具有大量突变基因的新型SARS-CoV-2变异株B.1.1.7,其S蛋白与hACE2受体的亲和力提高了约1000倍,比之前发现的SARS-CoV-2的传播能力高出约70%。
自COVID-19爆发以来,疫苗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全球处于研发阶段的SARS-CoV-2疫苗有160多种,其中4种疫苗已经获得临床批准,包括 mRNA疫苗(BNT162和mRNA-1273)、病毒载体疫苗(ChAdOx1-2)和灭活病毒疫苗(BBIBP-CorV),它们为抗击COVID-19带来曙光。
目前的疫苗主要通过产生S蛋白表面的中和抗体来保护宿主免受感染。然而,S蛋白的突变可能会降低这些疫苗的有效性。例如,接种了Moderna (mRNA-1273)或Pfizer-BioNTech(BNT162b2)疫苗志愿者的血清对南非突变株(B.1.351)的中和活性明显降低。因此,开发能够高效快速预防 SARS-CoV-2突变株感染的新策略十分紧迫。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hACE2的纳米囊泡,与宿主细胞竞争结合病毒,中和效价不受病毒突变的影响。
本发明的一种抑制SARS-CoV-2的纳米捕集剂,包括含hACE2的纳米囊泡,含hACE2的纳米囊泡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用编码hACE2的慢病毒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293T细胞,构筑稳定表达hACE2的293T细胞(hACE2-293T细胞);
(2)提取步骤(1)所得细胞的细胞膜,以细胞膜为原料制备含hACE2 的纳米囊泡(NCs)。
SARS-CoV-2病毒通过hACE2受体感染宿主,本发明的含hACE2的纳米囊泡与宿主细胞竞争结合SARS-CoV-2病毒来保护宿主细胞免受感染,而不是产生S蛋白表面的中和抗体,因此不受S蛋白突变的影响,对不同的病毒突变株均有效,从而提高纳米囊泡对假病毒的中和效率,实现高效治疗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hACE2的293T 细胞。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通过微型脂质体挤出器制备含hACE2的纳米囊泡。
进一步地,含hACE2的纳米囊泡的粒径为100-400nm。
进一步地,纳米捕集剂的剂型为粉末剂型或气溶胶剂型。超纯水复溶的冻干粉可通过喷鼻瓶制备可吸入的气溶胶剂型。
进一步地,纳米捕集剂还包括冻干保护剂和黏膜黏附辅料中的一种或两种。现有疫苗运输和存储条件苛刻,且现有疫苗生产力有限,不能在短期满足大量接种要求。通过冻干保护剂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纳米捕获剂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运输的便利性,从而大大增加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黏膜黏附辅料可以显著延长纳米捕获剂在肺中的滞留,增强病毒抑制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2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月板缝合器及其定位管
- 下一篇:一体式水冷模块电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