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竹纤维吸管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2536.2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1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福;张建;王洪艳;袁少飞;施江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J9/08 | 分类号: | C08J9/08;C08J9/10;C08L97/02;C08L3/02;C08L29/04;C08L67/04;C08K3/08;A47G21/18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张伟花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竹纤维 吸管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降解竹纤维吸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将竹碎料经过初筛,选择竹纤维,与水混合,经过蒸汽爆破处理、水洗、烘干,得预处理竹纤维;将可降解塑料预热、冷却后,加预处理竹纤维、聚乙烯醇、偶氮二甲酰胺、填料、纳米银和碳酸氢钠混炼后造粒,得竹纤维增强可降解改性塑料颗粒;采用微孔发泡挤出成型的方式,将竹纤维增强可降解改性塑料颗粒连续注入环形模具中进行定向加热,得到可降解竹纤维吸管。本发明可有效降解竹纤维中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降低竹纤维吸湿性能,利用竹纤维增强可降解改性塑料颗粒发泡过程中,纤维间存在较大孔隙,使得水分向外层逃逸,竹纤维吸管内壁形成致密层,保证了吸管内部结构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竹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竹纤维吸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污染治理逐步深化,利用不可降解塑料制作的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递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吸管等产品使用受到了限制。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系列(PBS、PBAT、PBSA)、聚乙醇酸(PGA)、聚己内酯(PCL)等可以生物降解塑料需求量激增,但是生物降解塑料较传统塑料,在耐热性、韧性、高强度机械性能、高耐磨加工性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使得应用领域受限。
竹材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分布广、竹种多、蓄积量大等优势,对竹材的有序良好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竹材的直径大小不一、中空且有一定的尖削度,导致了竹材利用率较低,在使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竹碎料等加工剩余物。将竹材加工剩余物进行再利用是提高竹农收入、减少环境污染、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降解竹纤维吸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有效降解竹纤维中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降低竹纤维吸湿性能,利用竹纤维增强可降解改性塑料颗粒发泡过程中,纤维间存在较大孔隙,使得水分向外层逃逸,竹纤维吸管内壁形成致密层,保证了吸管内部结构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降解竹纤维吸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
S1、竹碎料纤维预处理:将竹碎料经过初筛,选择长度小于10mm的竹纤维,与水混合后,经过蒸汽爆破处理、清水冲洗、烘干后,得到预处理竹纤维;所述蒸汽爆破处理的方法为:在温度为180℃~210℃、蒸汽压力为1.5MPa~2MPa的条件下保压35s~60s后,瞬间释放压力至常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将竹纤维经过蒸汽爆破处理可以将竹纤维通过蒸汽爆破得到的预处理竹纤维均一细小,能够实现纤维的均一化,降低竹纤维尺寸差异,通过蒸汽爆破过程中,蒸汽对竹纤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降解竹纤维中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降低纤维吸湿性能,处理后的竹纤维挺度增加,硬度增加,使得最终制备的可降解竹纤维吸管具有较大的强度,不易受损变形;
S2、竹纤维增强可降解改性塑料颗粒的制备:将可降解塑料在温度为140℃~160℃的条件下预热1h~2h,然后自然冷却至50℃~60℃时,依次加入S1中得到的预处理竹纤维、聚乙烯醇、偶氮二甲酰胺、填料、纳米银和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料,放入密炼机中,在温度为160℃~180℃、螺杆转速为60r/min~100r/min的条件下混炼10min~30min后,经造粒,得到竹纤维增强可降解改性塑料颗粒;所述可降解塑料为聚乳酸、聚乳酸和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混合物或者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的混合物;所述填料为滑石粉或者碳酸钙;
S3、可降解竹纤维吸管的制备:采用微孔发泡挤出成型的方式,将S2中得到的竹纤维增强可降解改性塑料颗粒按照加料速率为10g/s连续注入环形模具中进行定向加热,得到可降解竹纤维吸管;所述定向加热的条件为:从加料至出口,环形模具的芯模依次设定160℃、100℃和40℃3个温度段,与所述芯模对应位置的环形模具的外模依次为是90℃、50℃和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2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