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溶性阳离子型荧光共轭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在指纹显现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420791.3 申请日: 2021-04-19
公开(公告)号: CN113121798B 公开(公告)日: 2022-11-15
发明(设计)人: 范丽娟;张弛;马荣梁;樊智楠;周红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
主分类号: C08G61/12 分类号: C08G61/12;C07D333/16;C09K11/06;A61B5/1172
代理公司: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陶海锋
地址: 215137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溶性 阳离子 荧光 共轭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指纹 显现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阳离子型荧光共轭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在指纹显现中的应用。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取代反应,合成一种水溶性阳离子型聚苯撑乙炔撑噻吩撑类荧光共轭聚合物,它在醇类、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和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以水为溶剂,加入适量荧光共轭聚合物,得到一种可用于油脂指纹和血指纹显现的指纹显现液。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显现液,指纹显现方法简单且无需任何后处理,将适量显现液滴加于客体上,与指纹共同孵育一段时间,自然晾干后即可在紫外光下观察到具有黄绿色明亮荧光、纹线走向清晰的指纹图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纹显现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水溶性阳离子型聚苯撑乙炔撑噻吩撑荧光共轭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在油脂指纹和血指纹显现中的应用,属于荧光聚合物材料及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指纹的独特性、不变性使得指纹常被用于信息的加密和解密,同时也可以作为身份识别的证据(参见文献:Advances in fingerprint technology 2nd ed. 2001, BocaRaton: CRC.;Fingerprints and other ridge skin impressions. 2004, Boca Raton:CRC.;Fundamentals of fingerprint analysis. 2015, Boca Raton: CRC.;Fingerprint development techniqu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8, West Sussex: Wiley.)。指纹中的成分与人体皮肤结构、年龄、性别以及个人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人的手指含有外分泌腺,主要分泌物为水、无机盐、蛋白质、氨基酸等;除了手掌和脚掌外的其他部位则遍布着内分泌腺,主要分泌脂肪酸、甘油酸酯、胆固醇、蜡脂等。(参见文献:Forensic Sci. Int.2012, 223, 10-24.)一般来说,根据指纹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将指纹分为汗指纹、油脂指纹和血指纹。如果没有触摸外物,留下的指纹都是汗指纹。但是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会接触面部和身体,因此汗油混合指纹或者油脂指纹是更常见的指纹。此外,在暴力犯罪现场出现的血指纹对于犯罪过程的重新推演以及嫌疑人的确定是极具价值的。因此,油脂指纹和血指纹的显现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选用荧光材料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克服背景的干扰。在荧光材料中,共轭荧光聚合物因其发光稳定、耐光漂白、结构易调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细胞成像、传感检测以及光电器件的制造(参见文献: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5, 7, 14477-14484.;Chem. Soc. Rev. 2011, 40, 79-93.)。也有用荧光共轭聚合物显现指纹的研究,但是通常需要将荧光共轭高分子通过其他方法(如:再沉淀法)制备成纳米粒子,使其在水溶液中良好分散后,再进行指纹显现(参见文献: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5, 7, 14477-14484.; Anal. Chem. 2015, 88, 11616-11623)。另外,利用荧光共轭高分子显现指纹的研究通常只涉及油脂指纹或血指纹中的一种(参见文献:ACS Appl. Mater. Interfces2017, 9, 4908-4915.;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18, 528, 200-207.)。能使用同一种方法或试剂同时显现油脂指纹和血指纹的材料及研究结果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用于不同客体上油脂指纹和血指纹显现,且操作方法简单,显现的指纹图案清晰、连续、明亮的水溶性阳离子型荧光共轭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在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07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