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1202.5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5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洋;姚鸿洲;姚平;陈卫兵;廖泳竣;周汝松;王永伟;唐邓;张鸿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3/00 | 分类号: | B60M3/00;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娇 |
地址: | 4011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供电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供电系统,本申请中,双流制车辆可以在衔接后的第一钢轨以及第二钢轨上连续运行,且由于串接而成的多个绝缘装置的总长度大于双流制车辆的相距最远的两个受电弓之间的距离,便于双流制车辆进行供电类型切换的准备,可以实现在动态测试时对于接触网供电类型切换场景的模拟,由于钢轨总长度的增加,便可以进行更高速度的动态测试,提升了动态测试的全面性,且不用淘汰原有的直流供电系统,减少了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融合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轨道车辆(例如地铁)仅仅能够接受直流电供电,因此在出厂前需要使用直流供电系统对轨道车辆进行供电以便进行动态测试,直流供电系统包括直流供电装置、第一接触网以及第一钢轨,直流供电装置可以为第一接触网供电,第一接触网可以将电能提供给第一钢轨上的轨道车辆,直流供电装置还可以将电流从第一钢轨接回从而形成回路。
随着双流制车辆的普及,本领域逐渐出现了(用于在出厂前对双流制车辆进行动态测试的)交直流两用供电系统,其包括交直流两用供电装置、第二接触网以及第二钢轨,交直流两用供电装置可以选择性的提供交流电/直流电给第二接触网,第二接触网可以将电能提供给第二钢轨上的双流制车辆,交直流两用供电装置还可以将电流从第二钢轨接回从而形成回路。但是随着双流制车辆的普及,原有的直流供电系统的使用需求越来越低,若直接将其淘汰势必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如何有效地将原有的直流供电系统与新兴的交直流两用供电系统进行结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融合供电系统,可以实现在动态测试时对于接触网供电类型切换场景的模拟,由于钢轨总长度的增加,便可以进行更高速度的动态测试,提升了动态测试的全面性,且不用淘汰原有的直流供电系统,减少了资源浪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融合供电系统,包括:
直流供电系统,用于通过自身的第一接触网为自身的第一钢轨上的双流制车辆提供直流电,以便对所述双流制车辆进行动态测试;
交直流两用供电系统,用于通过自身的第二接触网为自身的第二钢轨上的所述双流制车辆提供交流电或直流电,以便对所述双流制车辆进行动态测试;
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网的末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触网的末端连接的通过第三接触网串接而成的多个绝缘装置,用于通过无电的所述第三接触网衔接所述第一接触网以及所述第二接触网;
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钢轨的末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钢轨的末端连接且具有断点的第三钢轨,用于衔接所述第一钢轨以及所述第二钢轨;
其中,串接而成的多个所述绝缘装置的总长度大于所述双流制车辆的相距最远的两个受电弓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该融合供电系统还包括:
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触网的末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触网的末端连接的第一电动隔离开关,用于在所述第一接触网以及所述第二接触网中仅有一者带电且为直流电时,通过自身的闭合将所述直流电引入不带电的接触网;
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钢轨上的断点两侧的第二电动隔离开关,用于在自身被控闭合时实现所述第一钢轨以及所述第二钢轨的电连接,以便双流制车辆上的电流均流回同一负极。
优选地,该融合供电系统还包括:
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接触网的末端以及所述第一接触网的末端连接,第二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每两个所述绝缘装置之间的所述第三钢轨的多个第三电动隔离开关,用于在所述双流制车辆静止于第三钢轨且受电弓均处于所述第三接触网时,通过自身的闭合使得所述第三接触网带电,以便启动所述双流制车辆。
优选地,该融合供电系统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12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