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陆地棉GhEBF1基因、蛋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9518.0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2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简桂良;卢美光;杨武;贺浪;张华崇;司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07K14/415;C12N15/11;C12N15/82;A01H5/06;A01H5/12;A01H6/20;A01H6/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雪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陆地棉 ghebf1 基因 蛋白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陆地棉GhEBF1基因、蛋白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所述基因包括:1)如SEQ ID NO:1所示的DNA分子;2)如SEQ ID NO:1所示序列自5’末端第270位核苷酸序列所示的DNA分子;3)与1)或2)限定的DNA序列具有至少70%同源性且编码与植物黄萎病抗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还公开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以及所述基因或所述蛋白的应用,包括:1)促进植物叶片和根系协同表达;2)提高植物抗黄萎病能力。本发明通过基因沉默和超表达分析,证实其在陆地棉抗黄萎病中的作用,为下一步培育抗病品种提供候选基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陆地棉GhEBF1基因、蛋白及其应用,特别涉及一种与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相关的GhEBF1基因、蛋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纺织、化工、医药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而且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其中,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是主要种植种类,占我国棉花面积的99%以上。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病害之一,1930年代传入我国,1950年代在我国生产棉省少数地区发生及为害,随着带菌棉种的调运,传播十分迅速,1990年代初我国主产棉区为害逐年加重。
引起黄萎病发生的主要病原物是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由于黄萎病是一类主要土传病害,其病原菌寄主范围广、易变异,没有专化寄生关系,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具有长期存活的休眠体微菌核等特点,防治极为困难,是我国棉花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国内外的长期研究表明,综合防治是防治黄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选育抗病品种是最重要、最经济的、最生态的综合防治方法,但由于其抗病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再加上其流行为害的复杂性,培育抗病品种的难度高,一直以来,我国缺乏抗病品种(品系),尤其是占我国种植面积99.9%的陆地棉的抗病品种更是奇缺,这也是导致该病时不时流行为害的重要原因。
病原相关的模式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pattern Triggered Immunity,PTI)在植物抵抗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植物的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能识别病原物表面的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促发PTI。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激(LRR-RKS)类的PRRs依赖LRR-RK BAK1的调节来传递信号,BAK1(BRI1-associatedreceptor kinase1)还与LRR-RK BRI1相互作用,BAK1和BRI1(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 1))是类固醇激素油菜素(Brassinosteroid,BR)的主要受体,能够促进BR信号的传递,在植物的免疫机制中,外源病原体侵入的信号能被BAK1接收,经过信号递级传递,BR信号激活磷酸酶PP2A,使BZR1和BES1去磷酸化,与大量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从而调节这些基因的表达;BR也是介导植物生长的正调节因子。
BR是植物生活史中广泛的发育和生理过程所必需的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应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大多数报道中,都是研究BRs的生物合成或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与植株矮化、延迟开花,衰老等一系列表型相关。有研究表明,BES1/BZR1是BR信号转导途径的唯一转录因子。在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中,BR也起着重要的作用,Albrecht等研究发现,BR信号可能通过调控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受体样激酶(LRR-RLK)BAK1下游的免疫信号,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是病原菌侵染过程中潜在的调控位点。生理研究还表明,BRs促进细胞伸长,增强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和对病原体侵染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Lozano-Duran R等对拟南芥的研究发现,BZR1可诱导几种WRKY转录因子(WRKY15、WRKY18、WRKY11)和HBI1的表达,这些转录因子对早期免疫反应具有负面控制作用;此外,BZR1还与WRKY40结合,介导BR与免疫信号之间的拮抗作用,最终BZR1介导的转录改变将导致PTI信号的抑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95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