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9483.0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6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于畅;任伟成;邱介山;王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62;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08 | 代理人: | 王树本;徐雪莲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氯化物 石墨 化合物 电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碳基材料制备技术领域,一种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石墨粉、金属氯化物和磺酰氯混合置于反应釜中,反应完成后,取出产物,用无水乙醇反复冲洗后抽滤,滤饼放入干燥箱烘干,得到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2)取步骤1制得的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导电炭黑及聚偏氟乙烯加入到玛瑙研钵中并滴加N‑甲基吡咯烷酮研磨,再将研磨浆料涂覆在铜箔上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结束后用冲片机冲成圆片,制得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目标材料电极。本发明制备的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具有插层量大、石墨缺陷密度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碳基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大规模能量存储系统的支持,在众多的能量储存技术中,二次电池具有适应性强、能量转换效率高以及维护简单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前景实现大规模电能存储的能量系统。钠在地壳中的储量排在第四位,具有资源丰富,容易提炼等优势,因此钠离子电池有望实现在大规模电能存储领域的应用。电极材料的研究是发展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关键,只有研制出具有稳定插/脱能力的电极材料,才能实现钠离子电池的实用性突破。石墨插层化合物是将客体物质插入石墨层间形成的一类新型材料,具有电导率高、层间物质易于扩散、吸附性强、比表面积大等优异的特性,在储能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层间距和电子传递速率,有利于实现离子的可逆插层,近年来已经成为石墨插层化合物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石墨插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双室法、化学法、电化学法、混合法、加压法和熔盐法等。但通常金属氯化物在插层过程中需要添加额外的氯气,以加快插层反应速率,并帮助气相氯化物稳定存在。氯气具有很强的毒害性,使得这种制备方法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方法来合成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安全,且利用该方法制备的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具有插层量大、石墨缺陷密度小、插层结构稳定等优点,探究了该复合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储能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解决已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称取0.1-1g石墨粉和0.1-5g金属氯化物,加入到玛瑙研钵中,均匀研磨3-7min后转移到反应釜中,并向反应釜加入0.05-2.25mL磺酰氯,上述操作在手套箱中完成,然后将反应釜从手套箱取出,放入马弗炉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从室温以5-15℃ min-1的升温速率升至100-450℃,恒温10-30h,反应结束后,取出产物,用无水乙醇反复冲洗2-5次后抽滤,滤饼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8-12h,干燥温度控制在60-80℃,得到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所述金属氯化物选自三氯化铋、五氯化钼或六氯化钨中的一种。
步骤2、取步骤1制得的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样品20-60mg,导电炭黑2.5-7.5m及聚偏氟乙烯2.5-7.5mg,加入到玛瑙研钵中,并滴加12-16滴N-甲基吡咯烷酮,研磨15-30min,再将研磨均匀的浆料涂覆在铜箔上,浆料厚度为50-200μm,然后将铜箔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8-14h,干燥温度控制在80-120℃,干燥后用冲片机冲成直径为13-15mm的圆片,最终制得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目标材料电极。
所述方法制备的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电极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9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色的水载型多功能木材防腐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