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隔内排式弱膨胀土表层边坡治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6048.2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6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辉;邹德兵;颜天佑;闫福根;王磊;张国强;李子康;冷星火;宁昕扬;谭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D17/20;E03F5/04;E02D3/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隔内排式弱 膨胀 表层 治理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外隔内排式弱膨胀土表层边坡治理装置,包括弱膨胀土层(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弱膨胀土层(1)上方的内部排水层(2),位于内部排水层(2)上方的外部置换层(3);
所述内部排水层(2)包括位于弱膨胀土层(1)上方的排水盲沟(21),与排水盲沟(21)末端连接的排水管(22);
所述外部置换层(3)包括位于排水盲沟(21)上方的弱膨胀土台阶层(31),位于弱膨胀土台阶层(31)上方的水泥改性土层(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隔内排式弱膨胀土表层边坡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沟(21)断面为梯形,排水盲沟(21)侧面和底部铺设复合土工膜(213);所述排水盲沟(21)包括多个干盲沟(211)和多个支盲沟(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隔内排式弱膨胀土表层边坡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沟(21)内回填有砂砾石(2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隔内排式弱膨胀土表层边坡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沟(21)底宽0.5m,顶宽0.8m,深度0.5m;干盲沟(211)之间的间距为8米,支盲沟(212)之间的间距为4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隔内排式弱膨胀土表层边坡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泥改性土由弱膨胀土和水泥拌合得到,水泥改性土经分层铺平、碾压制得300mm厚水泥改性土层(32),弱膨胀土台阶层(31)为高25cm,宽1m的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外隔内排式弱膨胀土表层边坡治理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渠坡坡顶和附近地形的地表排水进行疏导,防止地表水冲刷清理后的变形体建基面,距离开口线30米范围内不应存在积水;
步骤2:对变形体的清理达到滑动面以下的原状土层,土体开挖为机械开挖,膨胀土预留8cm厚人工清面;
步骤3:在换填土与清理坡面之间设置排水盲沟(21),排水盲沟(21)材料采用砂砾料、碎石,排水盲沟(21)为梯形断面,底宽0.5m,顶宽0.8m,深度0.5m;
排水盲沟(21)侧面和底部铺设400g/m2二布一膜复合土工膜(213),膜厚0.2mm;在排水盲沟(21)末端沿纵向放置排水管(22);排水管(22)为Φ75PE63管,引出护坡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排水通道;排水管(22)进口采用土工布封堵;
步骤4:对渠道开挖的弱、中膨胀土进行破碎至设计要求,土料粒径应不大于10cm,其中10cm-5cm粒径含量不大于5%,5cm-5mm粒径含量不大于50%,采用液压碎土机施工;破碎筛分后的膨胀土用稳定土拌合机掺4%水泥加水拌合,摊铺时水泥改性土的含水率高于最佳含水率1.0%,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步骤5:拌制水泥合格后,及时上渠分层填筑,填筑厚度30cm。为做到处理层与边坡更好地结合,应结合铺料和平仓施工将边坡面整理开挖成小台阶状,台阶高25cm,宽1m;采用振动夯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4%,完成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60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