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检测血清中4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浓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2015.0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5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姜小梅;赵富荣;张欣;刘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诺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08;G01N3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解政文 |
地址: | 10131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检测 血清 种脂溶性 维生素 浓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检测血清中4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浓度的方法,所述4种脂溶性维生素分别为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和维生素E,采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及柱切换技术相结合,对去除蛋白后的血清待测样品进行上机检测。本发明的方法采用了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简单的前处理(去蛋白)方法,减少了操作过程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检测通量。相同的分析方法可以进行血清中4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同时测定,可同时建立标准曲线,且各待测物间相互不产生干扰。大大减少了样品分析时不同方法交替平衡系统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检测血清中4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浓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这类物质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维生素”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维持生命的元素”。维生素一般根据溶解性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和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脂溶性维生素能溶解于脂肪,不易被排泄,可储存于体内,主要贮存于肝脏部位,因此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故不需每日供给。维生素A对维持视力及皮肤功能、骨骼生长、生育和胚胎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还具有增强免疫的功能。维生素D与人体钙、磷代谢和骨骼钙化密切相关。在儿童中,维生素D的缺乏会导致骨骼畸形,如出现佝偻病等;而在成人中,维生素D的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另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也可能与体内维生素D水平有关。天然的维生素D有两种: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分别在体内被代谢为25-羟基维生素D2和25-羟基维生素D3,是维生素D在循环系统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含量也最多,被认为是反应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重要指标。维生素E的作用广泛,可以提高生育能力、延缓衰老,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近视等;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和骨骼中钙磷代谢。
目前常用于测定血清中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和维生素E方法主要是采用液相色谱法(HPLC)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但是,在这些方法中,样品的前处理采用液液萃取法:血清样品加入蛋白沉淀剂去除蛋白后加入正己烷或正己烷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进行萃取,离心分离后,将上清液吹干,再加入复溶液复溶,然后离心取上清液样品进样分析。该前处理过程操作繁复,并且可能会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提取效率偏差较大,无法得到准确且稳定的结果。此外耗费试剂多、前处理时间长,检测通量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检测血清中4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浓度的方法,采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及柱切换技术相结合,血清样品仅需要简单的蛋白沉淀后即可上机检测;该方法快速、灵敏,可以满足体外诊断对于血清中4种脂溶性维生素浓度测定要求;该方法成本较低,经过专业培训后操作人员即可操作;可以高效率利用设备,减少仪器测试不同目标物时进行方法转换、平衡的时间。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时检测血清中4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浓度的方法,采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及柱切换技术相结合,对去除蛋白后的血清待测样品进行检测,所述4种脂溶性维生素为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和维生素E。
本发明的方法,其中所述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及柱切换技术具体是:构建二维液相色谱分析装置,第一维液相色谱采用等度洗脱,进样后,样品随流动相进入前处理柱进行净化和富集,然后进行流路切换,样品进入第二维液相色谱部分的分析柱进行分离,最后进入检测器检测,在第二维液相色谱部分采用梯度洗脱;洗脱后得到色谱图,根据色谱图的不同物质和内标的峰面积,根据已建立好的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待测样品的目标物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诺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科诺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20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