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精度形变监测的北斗/GNSS网络RTK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4787.4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2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舒宝;何海波;王利;张勤;黄观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G01S19/37;G01S1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卫锋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高精度 形变 监测 北斗 gnss 网络 rtk 算法 | ||
1.一种适用于高精度形变监测的北斗/GNSS网络RTK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监测端和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的数据回传至服务端,服务端依据参考站位置划分区域子网;
步骤2:构建参考站GNSS观测方程,固定参考站网络中所有基线间的双差模糊度;
所述构建参考站GNSS观测方程,固定参考站网中所有基线间的双差模糊度;首先使用MW组合观测值来估计宽巷模糊度,然后构建无电离层组合观测值,将宽巷模糊度代入无电离层组合观测方程来估计窄巷模糊度,根据所述宽巷模糊度和窄巷模糊度可固定参考站间的双差模糊度;
步骤3:提取GNSS参考站基线上的大气误差信息,包括斜路径电离层延迟误差和天顶对流层延迟误差;
步骤4:服务端选择参考站子网及主参考站,误差建模,内插主参考站和监测站间的大气误差信息,包括斜路径电离层延迟误差和天顶对流层延迟误差;
步骤5:构建主参考站与监测站间的观测方程,将大气改正值及其精度信息作为虚拟观测值输入观测方程;
所述观测方程为:
虚拟观测方程为:
其中,ρ为站星几何距离;下标m、u分别表示主参考站和监测站;是区域电离层建模内插得到的电离层延迟,是区域对流层建模内插得到的天顶对流层延迟;Tzwd,mu表示主参考站与监测站间真实的电离层和天顶对流层延迟信息;ε表示内插大气延迟与真值的偏差;σ2表示区域大气建模内插的方差;
步骤6:滤波解算,服务端输出监测站的变形监测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精度形变监测的北斗/GNSS网络RTK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斜路径电离层延迟误差和天顶对流层延迟误差是在模糊度固定后,利用色散误差与频率相关的特性可以分离观测值中的色散误差即斜路径电离层延迟误差,和非色散误差即天顶对流层延迟误差,分别提取参考站基线上的双差电离层延迟误差和天顶对流层延迟误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精度形变监测的北斗/GNSS网络RTK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差电离层延迟误差的算法为:
式中,上标i、j分别为参考星i和卫星j;下标1,2分别为L1,L2载波;λ为载波波长,波长以米为单位;f为频率;L为载波相位观测值;N为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ε为噪声;通过将噪声消减,双差电离层延迟误差的算法改正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精度形变监测的北斗/GNSS网络RTK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顶对流层延迟误差的算法为:
Tzwd,AB=Tzwd,B-Tzwd,A (3)
式中,A、B为参考站编号,Tzwd表示天顶对流层延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精度形变监测的北斗/GNSS网络RTK算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服务端选择参考站子网及主参考站,提取参考站间的大气误差信息,包括斜路径电离层延迟误差和天顶对流层延迟误差;主参考站和监测站间大气延迟误差建模,采用常见的线性内插法LIM,对所述斜路径电离层延迟误差和天顶对流层延迟误差进行插值,得到大气延迟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精度形变监测的北斗/GNSS网络RTK算法,其特征在于,当参考站数n≥3时,求得内插系数矢量的最小二乘解,然后应用线性内插法LIM进行插值,得到主参考站和监测站间的斜路径电离层延迟信息和天顶对流层延迟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478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