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板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3434.2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8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隆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6B13/14 | 分类号: | F26B13/14;F26B21/00;F26B25/00;H01M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航;王潇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板 干燥 装置 | ||
电极板干燥装置具备具有喷嘴部的多个热风吹出部。喷嘴部具有构成第1引导面的第1热风引导部和构成第2引导面的第2热风引导部,并构成为向斜上游侧吹出带状热风,第1引导面与未干燥活性物质层所成的角设为如下角度:即使不设置扩散防止部,带状热风也遍及从第1上游侧端缘到未干燥活性物质层为止的间隙的15倍以上的距离地沿着未干燥活性物质层向上游侧前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板干燥装置,所述电极板干燥装置一边将在带状的集电箔上形成有未干燥活性物质层的未干燥电极板沿该未干燥电极板的长度方向搬送,一边利用热风使未干燥活性物质层加热干燥。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电池、电容器的正极板或负极板的电极板,已知有在带状的集电箔上形成有沿集电箔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活性物质层的带状电极板。这样的带状电极板例如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制造。即,准备使活性物质粒子等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活性物质糊,将该活性物质糊涂布在集电箔上,在集电箔上形成具有带状的未干燥活性物质层的带状的未干燥电极板。然后,将该未干燥电极板搬送到电极板干燥装置内,在电极板干燥装置内一边将未干燥电极板沿长度方向搬送,一边将热风向未干燥活性物质层吹送,使未干燥活性物质层加热干燥而形成活性物质层。作为与这样的电极板干燥装置关联的现有技术,例如可列举日本特开2013-068394。
日本特开2013-068394所公开的电极板干燥装置900在其内部具备多个热风吹出部930(参照图9)。这些热风吹出部930分别位于比未干燥电极板1A靠未干燥电极板1A的厚度方向GH中的从集电箔3朝向未干燥活性物质层5x的第1厚度方向GH1(图9中为上方)的位置,在搬送方向CH(长度方向EH)上互相隔开预定间隙地排列配置。各热风吹出部930具有:滞留主体部931,所述滞留主体部931形成使热风HAb暂时滞留的滞留空间;及喷嘴部933,所述喷嘴部933使该滞留主体部931内的热风HAb作为带状热风HA朝向斜上游侧IH(厚度方向GH中的与第1厚度方向GH1相反的第2厚度方向GH2且搬送方向CH的上游侧CH1,图9中为左下方向)吹出。
其中,滞留主体部931为长方体箱状,并具有位于第1厚度方向GH1的第1壁部931a、位于第2厚度方向GH2的第2壁部931b、位于搬送方向CH的上游侧CH1的位置的上游侧壁部931c、位于搬送方向CH的下游侧CH2的位置的下游侧壁部931d、位于图9中的纸面的近前侧的位置的宽度侧壁部(未图示)、及位于图9中的纸面的里侧的位置的宽度侧壁部931f。
另一方面,喷嘴部933在第2壁部931b的下游侧CH2设置于下游侧壁部931d的第2厚度方向GH2。该喷嘴部933具有沿未干燥电极板1A的宽度方向FH(图9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形态,使在宽度方向FH上扩展了的带状的带状热风HA向斜上游侧IH吹出。
在这样的热风吹出部930中,由于在喷嘴部933的上游侧CH1存在滞留主体部931的第2壁部931b,因此从喷嘴部933吹出的带状热风HA利用该第2壁部931b防止向第1厚度方向GH1的扩散。即,滞留主体部931的第2壁部931b作为防止吹出的带状热风HA向第1厚度方向GH1扩散的“扩散防止部”发挥功能。并且,通过了该第2壁部(扩散防止部)931b与未干燥电极板1A的未干燥活性物质层5x的间隙的带状热风HA进一步沿着未干燥活性物质层5x向上游侧CH1前进。这样,通过使带状热风HA沿着未干燥活性物质层5x向上游侧CH1流动,能够使未干燥活性物质层5x高效地干燥。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上述的热风吹出部930在喷嘴部933的上游侧CH1具有第2壁部(扩散防止部)931b,因此热风吹出部930整体的搬送方向CH的尺寸Lb大。因此,在将多个热风吹出部930沿搬送方向CH排列配置时,热风吹出部930的配置的自由度低。即,当为了使带状热风HA反复吹到未干燥活性物质层5x上来使其快速干燥而将多个热风吹出部930在搬送方向CH上排列时,不得不扩大热风吹出部930彼此的间隔,产生电极板干燥装置900的搬送方向的尺寸大型化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34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精密异形刀具研磨机床
- 下一篇:偏振无关光接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