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接增压空气冷却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3326.5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0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安得利亚斯·德兰科;尼古拉斯·弗兰德;延斯·里希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侯丽英;刘继富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接 增压 空气冷却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1,其具有:形成第一通道系统的管3,其中,在管3之间形成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通道系统,第二通道系统与第一通道系统流体分离;两个相对的侧部6。在此,对于本发明至关重要的是:所述热交换器1包括与所述侧部6的外边缘8焊接在一起的至少一个框架部分7,侧部6的至少一个外边缘8包括作为边缘加强件的S形弯折的突耳9,该突耳具有在外侧镀有焊料的第一突耳部分10和在内侧镀有焊料的第二突耳部分11,所述框架部分7具有带有第一容纳部13的S形横截面,至少一个侧部6的外边缘8以及该侧部的第一突耳部分10容纳在该第一容纳部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热交换器,尤其是一种用于内燃机的间接增压空气冷却器。此外,本发明涉及这种热交换器的侧部以及一种具有设计为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这种热交换器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从WO 2014/001366 A1已知一种具有管的通用热交换器,所述管形成用于沿第一流动方向流动的第一流体的第一通道系统。在这些管之间形成与第一通道系统流体分离的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通道系统。除此之外,提供了与第二通道系统流体分离的两个收集器,所述两个收集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底部部分和箱体部分,底部部分和箱体部分界定了收集器的收集空间,该收集器流体连接到所述管中的至少一个。每个底部部分包括通道方式的开口,利用该通道,所述管被连接成使得相关联的收集空间与第二通道系统流体分离。此外,所述管布置在用于流体界定第二通道系统的两个相对的侧部之间。
从WO 2014/140119 A1可知另一种热交换器,这次该热交换器形成为板式热交换器。
目前已知的间接增压空气冷却器通常设置有镀有焊料的侧部,该侧部形成用于通道系统的边界。在此,侧部在一侧镀有焊料,并且在纵向侧上具有相应的外边缘,该外边缘突耳形地弯折以用来加强。由于在热交换器的制造过程中,焊料镀层指向内侧,但是外边缘必须经由所述焊料镀层焊接到对应的框架部分上,因此弯折突耳处的焊料镀层面向外侧。为了能够确保可靠的焊接并因此也确保热交换器的密封制造,待焊接到彼此上的各个部件通常被夹紧到焊接框架中,该焊接框架对待焊接到彼此上的部件施加额外的压力。但是在此不利的是,在面向外侧的焊料镀层的情况下,可能被焊接至相关联的焊接框架上,使得在焊接之后,必须将热交换器再次费时地且手动地从焊接框架上移除。此外,在从现有技术已知的侧部的现有外边缘的情况下,还始终存在由于压力变化所导致的裂缝的风险。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在于,为通用类型的热交换器提出一种改进的或至少替代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尤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缺点。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该问题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主题来解决。有利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国际有限公司,未经马勒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33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比例压力控制器
- 下一篇:马达的控制方法和马达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