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2407.3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84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坤;刘凡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杜蕾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弯折区和位于弯折区两侧的非弯折区;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以及第一光学调节层,第一光学调节层设置于背光源上,第一光学调节层包括多个光学调节单元,光学调节单元用于调节背光源的出射光;其中,设置于弯折区内的光学调节单元的分布密度小于设置于非弯折区内的光学调节单元的分布密度。本申请实施例在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上设置有多个光学调节单元,且设置于弯折区内的光学调节单元的分布密度小于设置于非弯折区内的光学调节单元的分布密度,在保证了背光模组亮度的均一性的前提下,实现了背光模组的自由折叠化,进一步提升了显示装置在可折叠领域的产品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技术形态的兴起,追求更宽的屏幕和更广的视角就成了智能屏幕的潮流。可折叠屏幕就是全面屏形态的进一步升级,合起状态时可折叠屏幕回归为常规屏幕大小,而当屏幕打开时,则相当于一个平板电脑大小,办公和娱乐兼容,功能多样化,携带和使用都非常地方便。
当前的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器件在制造中舍弃了传统的玻璃基板,采用柔性基板,配备柔性封装技术,来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可折叠设计。但是,现有的液晶显示屏幕中,由于背光模组向面内弯折时,位于弯折区的光学元件相互之间发生光干涉现象,从而无法实现背光模组的自由折叠,阻碍了可折叠液晶显示器的发展。
因此,亟需一种背光模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改进现有液晶显示器向面内弯折时,背光模组位于弯折区的光学元件相互之间发生光干涉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弯折区和位于所述弯折区两侧的非弯折区;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以及第一光学调节层,所述第一光学调节层设置于所述背光源上,所述第一光学调节层包括多个光学调节单元,所述光学调节单元用于调节所述背光源的出射光;
其中,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内的所述光学调节单元的分布密度小于设置于所述非弯折区内的所述光学调节单元的分布密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调节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内的第一光学调节单元和设置于所述非弯折区内的第二光学调节单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光学调节单元的间距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光学调节单元的间距。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调节单元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光学调节单元的厚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弯折区至所述非弯折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光学调节单元的厚度逐渐增加。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调节单元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光学调节单元的折射率。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非弯折区之间的弯折过渡区;
其中,所述弯折过渡区中的所述光学调节单元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光学调节单元的厚度,所述弯折过渡区中的所述光学调节单元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光学调节单元的厚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背光源与所述第一光学调节层之间的蓝色滤光层和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设置于所述蓝色滤光层上。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光学调节层,所述第二光学调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调节层上,所述第二光学调节层对应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包括多个亮度补偿单元,所述亮度补偿单元用于增加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内的所述背光源的亮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调节单元包括微棱镜,所述微棱镜的形状为自底面突出或者凹进的圆柱形、半圆球形、金字塔形以及削去尖端部分的金字塔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24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