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OCR与人脸检测融合的身份证信息录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1966.2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0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新明;柴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金线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4;G06N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汪丹琪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ocr 检测 融合 身份证 信息 录用 方法 | ||
1.一种基于OCR与人脸检测融合的身份证信息录用方法,应用于线上录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01,接收身份证图像;
步骤S02,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身份证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和人脸特征点检测,进而获取人脸检测概率、人脸信息和人脸方向信息;基于人脸信息和人脸方向信息,对身份证图像进行水平放置校正;
步骤S03,获取身份证图像中的疑似身份证区域图像,根据图像相似度准则验证所述疑似身份证区域图像,验证通过后,执行步骤S04;
步骤S04,利用OCR技术识别身份证图像中身份证区域图像,提取身份信息并获取身份信息识别概率;所述步骤S04具体包括:
步骤S41,对身份证区域图像进行字符分割,获取身份证区域图像中的每个字符;
步骤S42,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分割好的字符进行识别,获取每个字符的第一字符识别概率,其中、为字符对应的第行和第列的值;
步骤S43,提取身份证区域图像中固定字段后的字符,获取第二字符识别概率;
所述身份信息识别概率包括第一字符识别概率和第二字符识别概率;
步骤S05,基于人脸检测概率和身份信息识别概率,获取身份证信息录入概率;当身份证信息录入概率大于录入阈值概率时,录入身份证,否则,返回步骤S01;所述步骤S05具体包括:
步骤S51,基于人脸检测概率和身份信息识别概率,获取身份证信息录入概率;
步骤S52,判断身份证信息录入概率大于录入阈值概率时,录入身份证,否则,返回步骤S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OCR与人脸检测融合的身份证信息录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中的身份证图像由智能客户端处的图像传感器采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OCR与人脸检测融合的身份证信息录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2具体包括:
步骤S21,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身份证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和人脸特征点检测,获取身份证图像中的人脸区域图像、若干人脸特征点和人脸检测概率;
步骤S22,基于若干人脸特征点,构建图像坐标和世界坐标的关系函数;
(公式一)
其中,每个特征点坐标为,R、T矩阵分别为头部的旋转和平移矩阵;(, , )是三维世界坐标系中人脸特征点的三维坐标,该点是依据标准正脸时候的三维坐标标记;为修正系数,、为图像传感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图像传感器芯片上像素的实际大小,为焦距,为图像中心点坐标;
根据RANSAC算法拟合获得透射投影变换矩阵(R,T);
步骤S23,根据透射投影变换矩阵(R,T),对身份证图像进行校正,获得水平放置的身份证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OCR与人脸检测融合的身份证信息录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人脸检测概率获得过程如下:
获取人脸检测的检测概率;
当检测概率≤人脸阈值概率时,则=0;当检测概率>人脸阈值概率时,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OCR与人脸检测融合的身份证信息录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3具体包括:
步骤S31,根据身份证区域和身份证图像中人脸的位置关系,获取身份证图像中的疑似身份证区域图像;
步骤S32,根据图像相似度准则验证所述疑似身份证区域图像,验证通过后,执行步骤S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OCR与人脸检测融合的身份证信息录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具体包括:
将疑似身份证区域图像假定为待匹配图,并将标准身份证区域图像假定为模板图T;
计算归一化积相关值,
(公式二)
其中,表示模板图在和坐标点的灰度值,表示待匹配图在和坐标点的灰度值,和表示模板图在待匹配图上滑动的位移坐标;为归一化积相关值;
判断计算获得的归一化积相关值大于相似度阈值时,则确认疑似身份证区域图像为身份证区域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金线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金线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19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