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床检测项目的检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1041.8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1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吴艳红;周叶华;石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山水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48 | 分类号: | G01N33/48;G01N1/40 |
代理公司: | 安化县梅山专利事务所 43005 | 代理人: | 潘访华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床 检测 项目 检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医学检验技术领域的一种该临床检测项目的检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体液,并将体液置入试管内封存,在试管外壁上标注采样信息,将封存的使馆送入实验室内进行检测;实验人员将试管取出,取下密封盖,再取新的试管备用,在新试管内填入滤纸,滤纸紧贴试管内壁,将体液倒入新的试管内进行密封;将装有滤纸的试管置入离心机内进行处理,使得清液上浮,浊液下沉附着在滤纸上,离心机分三个转速对体液进行离心处理;将离心后的试管取出,取下密封盖,快速的将滤纸从试管内取出,将沉淀的浊液从滤纸上取下,本发明提高检测效率,并且通过调整离心机的转速,使得体液能够均匀的沉淀,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检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临床检测项目的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医学检验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科学。通过系统学习,我们会了解如何鉴定人的血型、确定一个人是否贫血、肝功能是否正常等等。该学科要求使用各种光电仪器及化学试剂完成实验分析,所以偏重理科,要求有较好的生物、化学基础。
我国称之为“临床检验”泛指由临床实验室(即可以是医院中检验科、实验室、也可以是独立的检验所)为临床医学提供的一系列实验室检测工作和项目的结果,用于疾病的诊断,临床检验是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物理、化学、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采取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临床检验是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和多门临床医学等学科。
现有的临床检测中对体液进行检测时需要收集被检测者的体液,然后利用离心机进行清液与浊液的分离,一般只利用离心机的高速进行分离,由于高速的旋转缺少浊液的沉淀时间,造成清浊液体分离的不完全影响检测的准确性,通过离心机分离清浊液后需要将清液抽出后才能够提取到浊液,严重影响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检测项目的检验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临床检测中对体液进行检测时需要收集被检测者的体液,然后利用离心机进行清液与浊液的分离,一般只利用离心机的高速进行分离,由于高速的旋转缺少浊液的沉淀时间,造成清浊液体分离的不完全影响检测的准确性,通过离心机分离清浊液后需要将清液抽出后才能够提取到浊液,严重影响检测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检测项目的检验方法,该临床检测项目的检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体液,并将体液置入试管内封存,在试管外壁上标注采样信息,将封存的使馆送入实验室内进行检测;
S2:实验人员将试管取出,取下密封盖,再取新的试管备用,在新试管内填入滤纸,滤纸紧贴试管内壁,将体液倒入新的试管内进行密封;
S3:将装有滤纸的试管置入离心机内进行处理,使得清液上浮,浊液下沉附着在滤纸上,离心机分三个转速对体液进行离心处理;
S4:将离心后的试管取出,取下密封盖,快速的将滤纸从试管内取出,将沉淀的浊液从滤纸上取下,均匀分布于载玻片上,用高倍镜观测多个视野,取其平均值。
优选的,所述采样信息包括被采样者的基本信息、采样编号以及采样类型。
优选的,所述被采样者的基本信息包括被采样者的姓名、性别和年龄。
优选的,所述离心机的转速分别为转速1500r/min,离心时间为5min,5min后将离心机的转速降至1000r/min,离心时间为10分钟,最后将离心机的转速降至500r/min,离心时间为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山水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山水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10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