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基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检修装置及检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1035.2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4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朱广;朱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赛安安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3/02 | 分类号: | F16M13/02;F16M11/04;F16M11/18;F16M11/28;B05B12/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李佼佼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基于 建筑 主体 结构 检修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基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检修装置及检修方法,涉及建筑主体检修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支撑机构、移动机构、检测标记机构和驱动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吸盘;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块、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检测标记机构包括第一盒体、滚动轮、检测器和标记装置;标记装置包括颜料储罐、第一输料管、第一输料管和喷头。本发明通过针对现有的建筑墙体检测时需人工依次检测,效率较低、容易延误工期的问题,设置了支撑机构、移动机构、检测标记机构和驱动机构;实现建筑墙体检测自动化,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主体检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基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检修装置及检修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主体,是指建筑实体的结构构造,包括屋盖、楼盖、梁、柱、支撑、墙体、连接接点和基础等,建筑主体在修筑完成后,为了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需要对建筑本体进行探伤检修。
现有的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墙体多是采用浇筑的方式成型,待干硬后继续浇筑上层,但在浇筑及干硬过程中,墙体因为多种原因可能会产生缺陷,传统的解决方法是施工人员持探伤仪沿墙体依次检测,但是检测效率不高比较消耗工时,会拖延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基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检修装置及检修方法,通过设置支撑机构、移动机构、检测标记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模块,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墙体检测时需人工依次检测,效率较低、容易延误工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便携式基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检修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倾斜设置在建筑墙体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支撑机构滑动配合;检测标记机构,所述检测标记机构固定设置在移动机构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推动移动机构在支撑机构上运动;一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和检测标记机构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吸盘;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尺寸大小与第一槽体的尺寸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内侧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槽体的内侧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槽体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圆形贯穿孔;所述第二槽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圆形贯穿孔;所述第一圆形贯穿孔与第二圆形贯穿孔的孔径大小相一致;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块、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移动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移动块的一侧面;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与移动块均通过滚珠连接;所述移动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两侧面均设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标记机构包括第一盒体、滚动轮、检测器和标记装置;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盒体;所述第一盒体的底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所述滚动轮;所述检测器设置于第一盒体的底部中间位置;所述标记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一盒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标记装置包括颜料储罐、第一输料管、第一输料管和喷头;所述颜料储罐固定设置在第一盒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输料管的一端与颜料储罐相连接;所述第一输料管的另一端与喷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料管固定设置在第一输料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器具体为超声脉冲换能探测器或者红外成像探测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具体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总控制器和电源。
一种便携式基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检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赛安安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赛安安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10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