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量子点透镜及背光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0156.5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4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付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张晓薇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 透镜 背光 模组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量子点透镜及背光模组。所述量子点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和量子点均匀溶胶材料,其中所述透镜本体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具有一凹槽,所述量子点均匀溶胶材料填充在所述凹槽中。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发光效率和能效。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背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量子点透镜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通过背光设计实现显示器高色域的方法有很多种,基本原理是将背光频谱的半峰宽做窄,提升色纯度,进而提升色域。实现高色域的方案主要包括对LED(Light EmittingDiode)芯片,荧光粉或者是量子点(quantum dot,QD)与不同部材的集成等,这些部材包含例如量子点膜(QD film),量子点管(QD tube),量子点LED(QD-LED)等,其中采用量子点膜是目前大部分高色域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主要解决方案。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量子点膜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架构的示意图,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10、量子点膜20、扩散板30、LED灯条40和背板50,其中,LED灯条40包括灯条基板42、LED芯片41和光学透镜43。图2为现有技术中量子点膜20的膜层结构示意图,所述量子点膜20包括量子点层21以及分别设在所述量子点层21两侧的阻隔层22。
由于量子点材料自身特性以及膜片生产的特性,量子点膜20实现高色域LCD存在以下问题:
(1)量子点膜20的边缘在裁切不良、长时间使用后或者是高温高湿环境下会出现无效区,即量子点膜20的边缘由于阻隔层22不能有效的阻隔水氧而导致QD粒子失效,表现为边缘不再能通过蓝光激发红绿光,而是直接透过蓝光,形成一条蓝边,即边缘无效区;当其应用在窄边框产品时,无效区的存在会直接造成LCD显示画面不良,严重时观看者可以直接看到电视四边泛蓝的现象,影响画质效果;
(2)LED光型为朗伯型,中间角度的光强较强,大角度的光较弱;如图3所示,Z代表正视角度的光线,Y代表大角度光线,D1代表正视角度的光线Z经过所述量子点层21的光程,D2代表大角度光线Y经过所述量子点层21的光程,其中D1长度短,激发少,而D2长度长,激发多,因此,光程的差异使得与所述大角度光线Y对应的位置相较于与所述正视角度的光线Z对应的位置会出现外围黄中间蓝的黄圈(yellow ring)现象,使得发光颜色不均匀;
(3)受限于量子点膜20的材料及生产方式,量子点材料做成膜后,相较于溶液状态的量子点材料,其发光效率会降低20%甚至更多,导致亮度损失,进而造成功耗的升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量子点透镜及背光模组,可以提高发光效率,提升能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量子点透镜,用于为光源配光,其包括:
透镜本体,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具有一凹槽;及
量子点均匀溶胶材料;
其中,所述量子点均匀溶胶材料填充在所述凹槽中。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本体具有一中心轴,所述凹槽与所述透镜本体共轴设置,所述凹槽的底壁沿着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朝向所述入光面凹陷,所述凹槽的深度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往外围径向递减。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底壁朝着背向所述出光面的中心的方向凹陷;
或者,所述凹槽的底壁朝向所述出光面的中心凸起;
或者,所述凹槽的底壁呈倒圆锥形或倒棱锥形。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互相垂直。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的中心轴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01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边缘网络计算资源和通信资源的联合分配优化方法
- 下一篇:阀芯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