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造的酸性磷酸酶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8771.2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8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明;徐歆;宋伟;陈修来;刘佳;高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16 | 分类号: | C12N9/16;C12N15/55;C12N15/70;C12N1/21;C12P17/04;C12R1/19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造 酸性磷酸酶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造的酸性磷酸酶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造的酸性磷酸酶PaAPasemu3,通过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所述改造的酸性磷酸酶PaAPasemu3,利用全细胞转化法,将维生素C转化为维生素C磷酸酯。并从反应的pH、温度方面对改造的酸性磷酸酶PaAPasemu3的催化体系进行优化,可使得维生素C磷酸酯产量达到90.1 g/L,摩尔产率达75.1%。从而大大降低了之前的底物成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维生素C磷酸酯的工业化生产和绿色生产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造的酸性磷酸酶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维生素C磷酸酯作为一个维生素C的衍生物,其化学式为C6H6O9P。它是由维生素C的碳骨架在2位桥连一个磷酸基。
目前,维生素C磷酸酯的主要生产方法为化学合成法,主要为基团保护法合成,但是这种方法虽然得率高,能耗却较大,同时会对环境产生毒害作用,不符合绿色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生物法制备维生素C磷酸酯具有产品质量稳定安全、工艺条件温和、高效、环保等特点,可以减轻环境和资源压力,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生物法高效制备维生素C磷酸酯。
目前,微生物法生产维生素C磷酸酯涉及到一个关键的酶酸性磷酸酶,它具有广泛的底物谱,可以催化维生素C,使其C2位磷酸化,形成维生素C磷酸酯。而微生物法制备维生素C磷酸酯主要为酶转化法。目前,由于酶转化法具备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及操作简便等优点而更具备工业应用价值。但是,天然筛选的酸性磷酸酶本身存在水解能力,会水解产物,导致维生素C磷酸酯的产率低下,限制了酶转化法大规模生产制备,提高酶酸性磷酸酶的磷酸化能力,减弱水解能力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
发明内容
在目前的研究中,酸性磷酸酶都会对产物进行水解,导致产量低。因而,为实现磷酸化反应,酶改造的酸性磷酸酶往往需要对特定的关键残基进行突变改造的,以期来提高酶的实用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酸性磷酸酶突变体,以来源于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酸性磷酸酶为亲本酶,所述酸性磷酸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将亲本酶的第57位、第58位、第94位和第135位中的至少一个位点突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突变体为(a)-(f)所示任一:
(a)第58位突变为F;
(b)第94位突变为F;
(c)第135位突变为R;
(d)第94位突变为F、第135位突变为R;
(e)第58位突变为P、第135位突变为R;
(f)第57位突变为H、第58位突变为P、第135位突变为R。
本发明提供了编码所述突变体的基因。
本发明提供了携带所述基因的重组质粒。
本发明提供了表达所述突变体,或携带所述重组质粒的微生物细胞。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维生素C磷酸酯的方法,利用所述微生物细胞以维生素C为底物,转化生产维生素C磷酸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微生物细胞加入含有维生素C和焦磷酸钠的反应体系,反应体系中的pH为3.8-4.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应体系中的pH为4.0-4.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25-37℃下反应不少于8小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25-30℃下反应不少于1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87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家居行业用防火型垃圾桶
- 下一篇:一种叠层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