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4944.3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02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丛晓东;纪双仁;韩宇;张志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朱琳爱义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和反射片,在背板上固定定位支架,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设置用于定位定位支架的第一定位开口,反射片设置用于定位定位支架的第二定位开口,反射片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对位贴合后,将反射片的第二定位开口对应定位支架的位置,自定位支架的顶部从上向下进行一次精准定位,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第一定位开口对应定位支架的位置,配合定位支架进行辅助定位,保证在对位一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过程中,与相邻的已完成对位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在对位时处在不同平面上,完成一次性精准定位,可以避免相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之间相互磕碰失效的风险,同时提升了装配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微型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在液晶显示技术中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热点,微型发光二极管采用的芯片的尺寸在微米级别,常见的为miniLED(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ni LED)。
Mini LED背光设计所用Mini LED颗数是传统背光的十倍以上,如此多的Mini LED颗数无二次光学透镜保护,基于传统的背光装配工艺,很容易在线上生产过程中发生MiniLED杯体磕碰损伤,导致Mini LED失效。且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传统定位方式为灯板通过凸包和卡槽与背板进行定位的模式,在定位过程中不易一次性对准,因Mini LED的尺寸较小,在偏移找定位的过程中,也容易将相邻灯板边缘Mini LED碰伤的问题,导致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生产效率极低,因此基于传统结构设计方案已无法满足目前Mini LED背光的可制造性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在背板上固定定位支架,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设置用于定位定位支架的第一定位开口,反射片设置用于定位定位支架的第二定位开口,反射片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对位贴合后,将反射片的第二定位开口对应定位支架的位置,自定位支架的顶部从上向下进行一次精准定位,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第一定位开口对应定位支架的位置,配合定位支架进行辅助定位,保证在对位一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过程中,与相邻的已完成对位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在对位时处在不同平面上,完成一次性精准定位,可以避免相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之间相互磕碰失效的风险,同时提升了装配的效率。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和反射片均为多个,反射片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一一对应贴合,一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对应设置两个定位支架,实现与背板的双精准定位。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支架包括:与背板固定的底座和固定于底座之上的立柱,底座与背板之间通过锁固卡扣设计,为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精确定位做精准参照。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反射片设置的第二定位开口用于定位立柱,第二定位开口的尺寸一般大于立柱的横截面的设计尺寸,使立柱可以起到定位反射片的作用,反射片对应定位支架的位置配合立柱进行精准定位。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设置的第一定位开口用于定位底座,第一定位开口的尺寸一般大于底座的横截面的设计尺寸,使底座可以起到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定位的作用,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对应定位支架的位置配合底座进行辅助定位。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设置的第一定位开口的尺寸具有大于底座的横截面的第一数值,以便底座卡合在第一定位开口位置处;反射片设置的第二定位开口的尺寸具有大于立柱的横截面的第二数值,以便立柱穿过第二定位开口,第一数值一般大于第二数值,以便精准定位。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底座的厚度一般等于或小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厚度,以避免底座的上表面凸出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第一定位开口而顶起上方的反射片,造成反射片的起翘。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包括:用于提供驱动信号的电路板,排布于电路板之上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反射片包括用于暴露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开口。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出光侧的扩散板,定位支架还具有支撑扩散板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49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电路的仿真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氟马替尼及其类似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