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套筒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3607.2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2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芝;张芬芬;温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C3/04;E04C5/01;E04B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筒 装配式 钢筋混凝土 钢梁 连接 节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套筒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柱、钢梁以及钢套筒、T形件、腹板角钢、对拉螺栓、高强螺栓。其中在工厂,先绑扎柱钢筋,支模板前将预留对拉螺栓孔的钢套筒穿过钢筋笼固定在节点处,再将对拉螺栓固定在钢套筒上,在钢套筒两侧支好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在施工现场,先用高强螺栓将T形件腹板与钢梁上下翼缘连接,在钢梁腹板处则用高强螺栓将腹板角钢一肢与钢梁连接;最后通过对拉螺栓将T形件翼缘和腹板角钢与钢筋混凝土柱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节点域采用钢套筒连接,调动节点域混凝土参与受力,延性好;采用对拉螺栓连接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承载力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结构技术领域,适用于多高层装配式建筑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节点的连接。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的诞生和发展是建筑产业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建造方式从传统的依赖廉价劳动力成本从事大量手工作业的生产方式,转向机械化、工厂化生产方式的客观需求。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柱和钢梁组成,两种材料都可以先在工厂预制完成,随后在现场完成焊接拼装即可,施工效率快。此外相比梁贯通节点,柱贯通节点构造相对简单,施工较为便捷,更有利于实现装配化。鉴于此,提出一种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的新型装配式柱贯通钢筋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易于修复、构造简单、安装便捷、性能优良的带套筒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套筒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其特征是,包括钢筋混凝土柱、钢梁以及钢套筒、T形件、腹板角钢、对拉螺栓、高强螺栓;
所述钢筋混凝土柱节点域安装钢套筒,并在钢套筒上预留孔洞预埋对拉螺栓,现场在钢梁上下翼缘处连接T形件,钢梁腹板处连接腹板角钢,最后通过对拉螺栓将带有T形件和腹板角钢的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柱拼接,实现装配过程中的可拆卸。
所述钢套筒与钢梁、钢筋混凝土柱在工厂预制为整体构件,其连接强度不低于钢筋混凝土柱的强度等级。
所述T形件、腹板角钢与钢梁采用高强螺栓连接,T形件、腹板角钢与钢筋混凝土柱采用对拉螺栓连接,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均为螺栓连接。
所述钢套筒采用预埋对拉螺栓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柱节点区域,钢套筒、对拉螺栓质量和强度均应满足相关规范和构造要求。
所述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适当加密,箍筋间距和强度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范和构造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以及钢套筒等连接而成,所有构件的制作在工厂完成,只需在施工现场采用螺栓连接各构件,施工便捷。
2.延性好,在钢筋混凝土柱节点域安装钢套筒,调动节点域混凝土参与受力,延缓混凝土裂缝的开展;使螺栓孔处混凝土均匀受力,避免混凝土因螺栓孔处应力集中而过早开裂。
3.承载力高,采用对拉螺栓连接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抗拉强度高,节点失效时只需拧下钢梁端部高强螺栓,即可更换T形件和腹板角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图1是本发明的新型带套筒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新型带套筒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新型带套筒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新型带套筒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3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