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三维离散扩展表面的电力变压器油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2932.7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4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龙震泽;陈凌;刘睿;吴晓晖;丁玉栋;廖强;朱恂;罗华东;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F27/12 | 分类号: | H01F27/12;H01F27/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卢玲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三维 离散 扩展 表面 电力变压器 散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三维离散扩展表面的电力变压器油散热系统,包括散热竖管阵列,该散热竖管阵列由若干呈阵列竖排列的散热管构成,每个散热管的上部的管壁上刻切有离散的凸起强化单元,散热管的下部为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竖管阵列的下部套设有能透过红外辐射的套筒,以便套筒形成的烟囱效应可以抽吸更多的空气冷却散热管壁面;该散热竖管阵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上分配集管和下分配集管,上分配集管的顶部连接上集油管,下分配集管的底部与下集油管连通;上分配集管由若干平行排列的上分配管构成,下分配集管由若干平行排列的下分配管构成,上分配管和下分配管均为两端密封的空心管;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变压器油散热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三维离散 扩展表面的电力变压器油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快速发展,电网负荷不断增长,同时城区新建变电站选 址困难,从而导致较多的变压器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加上夏季太阳 辐射强、环境温度高和空气中灰尘多等原因,导致部分变压器在迎峰 度夏时顶层油温超过DL/T572-6《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规定的 95℃(自冷风冷)。电力变压器一般采用A级绝缘材料,允许温度为 15℃。GB/T 194.7-208《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规定了变压器 绝缘材料的相对老化率。当热点温度为98℃时,相对老化率为1,温 度每升高6K,相对老化率增加1倍,即绝缘寿命减少一半。过载变压器长时高温运行,将加速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的老化。为了保证电 网设备的安全,变压器超负荷时不得不采取辅助降温、拉闸限电的措 施。供电公司通常采用水喷淋、空调扇吹风、放置冰块的方式对变压 器进行辅助冷却。虽有一定降温效果,但这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同 时高温下水喷淋容易造成片式散热器的锈蚀,影响变压器的长期稳定 运行。
目前油浸式变压器用散热器多为片式散热器,存在油换热系数小, 油流量分配不合理和承压能力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三维离散扩展表 面的电力变压器油散热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三维离散扩展表面的电力变压 器油散热系统,包括散热竖管阵列,所述散热竖管阵列由若干呈阵列 竖排列的散热管构成,每个散热管的上部的管壁上刻切有三维离散的 凸起强化单元,散热管的下部为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竖管阵 列的下部套设有能透过红外辐射的套筒,以便套筒形成的烟囱效应可 以抽吸更多的空气冷却散热管壁面;所述散热竖管阵列的顶部和底部 分别连接上分配集管和下分配集管,所述上分配集管的顶部连接上集 油管,所述下分配集管的底部与下集油管连通;所述上集油管通过第 二法兰与变压器的油流出端连接,所述下集油管通过第一法兰与变压 器的油流入端连接。
所述上分配集管由若干平行排列的上分配管构成,所述下分配集 管由若干平行排列的下分配管构成,所述上分配管和下分配管均为两 端密封的空心管;所述上分配管的内部与对应连接的散热管的内部相 通,并且所有上分配管的内部还与上集油管内部相通;所述下分配管 的内部与对应连接的散热管的内部相通。
本发明在换热管壁上加工的三维离散扩展表面不仅可以增加散 热面积,其表面还可以对流体造成扰动增强散热效果,扩展表面仅布 置在换热管的上部,下部为光管,在光管部分的外侧套设可起到烟囱 效应的套筒,这样的布置可以增强上部温差较大区域的换热面积,下 部光管减小了空气的流动阻力,同时外部设置可起到烟囱效应的套 筒,套筒形成的烟囱效应可以抽吸更多的空气冷却换热管壁面,增强 了散热器的换热系数,满足变压器的散热需求,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和更合理的流量分配;具有三维离散扩展表面的换热管拥有更大的 换热表面和更宽的油侧流道,使其有更大的换热系数和更小的油流动 阻力,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能适应变压器更高负荷需求,保证 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和提高了变压器的运行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29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高导铜钛合金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梭布式纺织废气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