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银行对公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2082.0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5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徐英浩;尚朝;姚峥洁;陈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顶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N5/02 | 分类号: | G06N5/02;G06Q4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3 | 代理人: | 张飙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银行 数据 知识 图谱 构建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银行对公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采集,为采集到的每个数据源建立主键;
S2.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中脏数据、缺失值、异常值进行处理;
S3.关联分析,分析主表中的主键和其它数据源中的主键关联率;
S4.加工数据集市,将步骤S3中需要参与构建数据集市的数据源按照主表中的主键进行合并;
S5.网络本体层设计,相对于实体层进行网络本体层设计,使得对公网络中只有两个本体,分别是人和企业;
S6.网络节点关系抽取,从步骤S4中构建出的数据集市抽取出所有的实体以及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银行对公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使用数据采集模块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源包括企业注册信息、法人治理、无形资产、税务数据、工商年检数据、法院诉讼、股权质押、工商处罚、企业贷款逾期信息、企业授信信息、企业流动资产和/或企业固定资产;以企业社会统一代码建立主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银行对公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于缺失值的处理方法是删除缺失率大于第一阈值的变量列,对于缺失率小于第一阈值的可通过将缺失样本作为预测值,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计算出预测该值进行填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银行对公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于异常值的处理是将异常值作为一种状态使用特殊的标识进行填充,或将异常值剔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银行对公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主表为企业注册信息,所述主键为企业社会统一代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银行对公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分析主表中的主键和其它数据源中的主键关联率,将关联率低于第二阈值的数据源设置为不参与数据集市的构建,将关联率高于第二阈值的数据源设置为参与数据集市的构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银行对公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率的第二阈值设置为80%,关联率高于80%的数据源设置为参与数据集市的构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银行对公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对公数据网络中仅设置两个本体,分别是人和企业;仅设置人和人之间有一种关系;人和企业之间有三种关系;企业和企业之间有六种关系,去除其他本体和冗余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银行对公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和人之间有一种关系,为亲属关系;人和企业之间有三种关系,分别为任职关系、投资关系和担保关系;企业和企业之间有六种关系,分别为投资关系、担保关系、诉讼关系、疑似关系、交易关系和供应关系。
10.一种基于银行对公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清洗模块、关联分析模块、数据集市加工模块、网络本体层设计模块、和网络节点关系抽取模块,所述装置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银行对公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顶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顶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20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