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9183.2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0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姚志敏;石振伟;刘梦庆;高厚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E02B15/10;B63B35/32;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张继巍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 收集 分离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原油收集装置出液口一路与油水分离器的进液口相连、另一路与微化池的第一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的壳体出水口与微化池的第二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的壳体出油口与集油槽相连;微化池的出液口与过滤器的进液口相连,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排水仓相连,过滤器的出液口微化池的回液口相连,过滤器的出渣口与集渣槽相连。实现大范围原油回收也能对相关水体起到净化作用;通过原油回收装置将泄漏原油收集起来,之后将收集到的油水混合物通过油水分离器,实现油水分离,分离出的水进入微化池进一步处理,分解其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然后通过过滤器过滤,将检测合格的水进行排出;高效、环保,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原油泄漏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水收集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原油泄漏一般为海上采油平台和原油加工处理废水等慢性长期排放,海上油轮和采油平台发生碰撞爆炸等事故,由此引发的突发性输入排放,特别是突发性大面积的原油泄露,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目前,对于突发性的原油泄露的处理方法很多种,一般较为常用方法为吸油毯、消油济、燃烧等,但速率慢、成本高、可回收性低,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且大范围收集泄露原油的油水收集分离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包括原油收集装置、油水分离器、微化池、集油槽、过滤器、集渣槽及排水仓;原油收集装置出液口一路与油水分离器的进液口相连、另一路与微化池的第一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的壳体出水口与微化池的第二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的壳体出油口与集油槽相连;微化池的出液口与过滤器的进液口相连,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排水仓相连,过滤器的出液口微化池的回液口相连,过滤器的出渣口与集渣槽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原油收集装置出液口与油水分离器进液口管路上依次连接有第一阀门和第一密度计,油水分离器的壳体出油口与集油槽管路上依次连接有第三阀门和第二密度计,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排水仓管理上依次连接有第四阀门和第三密度计,过滤器的出液口与微化池的回液口管路上连接有第五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原油收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磁力泵及与磁力泵相连的输油管道,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导油槽,第一壳体上且位于导油槽的前方安装有与导油槽相连通的收油头;所述收油头包括安装板及布置在安装板内侧面的第一过滤网,且安装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过滤网连通的若干个收油孔,油水混合物通过收油孔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流入第一壳体的导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原油收集装置还包括分别安装在第一壳体两侧端的导流板;所述磁力泵安装在第一壳体上且位于导油槽的中间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油水分离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过滤网及布置在第二壳体内部的内腔体;内腔体包括底部开口的内腔体本体、安装在内腔体本体底部的亲水疏油纤维层及从上部插入内腔体本体的顶部进油管道,亲水疏油纤维层的两外端均抵在第二壳体的内表面且亲水疏油纤维层位于壳体出油口的下方;第二过滤网衬在顶部进油管道内,顶部进油管道顶部位于壳体进液口的下方,且顶部进油管道进口边缘与壳体进油口的边缘设置有进液导流板;第二壳体与进液导流板、顶部进油管道、内腔体本体、亲水疏油纤维层围合形成溢油仓,内腔体本体的上端面开设有溢油口。
进一步地,所述亲水疏油纤维层由两块亲水疏油纤维层单元组成,两块亲水疏油纤维层单元之间连接一个拨板装置;拨板装置包括两块固定板和一个活动板,两块固定板的一端均与活动板的一端铰接,一块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在一块亲水疏油纤维层单元的内端,另一块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块亲水疏油纤维层单元的内端,两块亲水疏油纤维层单元的外端均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内壁上,活动板的另一端与顶部进油管道的底部一侧边沿对接时形成一过滤储油仓,活动板的另一端与顶部进油管道的底部另一侧边沿对接时形成另一过滤储油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91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