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晶合金压铸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7342.5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2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江;张涛;易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宜安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00 | 分类号: | B22D17/00;B22D17/20 |
代理公司: | 湖南正则奇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5 | 代理人: | 张继纲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新马***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压铸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晶合金压铸工艺,该工艺中使用压铸成型设备完成非晶合金的压铸成型过程,该设备包括安装台座、支撑架、旋转盘、加料箱、压铸气缸、安装柱、安装底板、安装顶板、加料气缸、支撑套管、压料板、输送料管、成型槽、模具、滑套、导向杆、安装板、密封盖、弹簧柱、成型柱、支撑板、驱动电机,通过加料箱对非晶合金加热使其熔融并储存,通过加料气缸工作使合金熔液进入模具中,通过压铸气缸工作使模具中的合金熔液压制成型,该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旋转盘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若干个成型槽以及模具转动,使得多个模具连续制作产品,工作效率高,产品制作速率快,适用于中小型零件的快速制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压铸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晶合金压铸工艺。
背景技术
非晶合金是采用现代快速凝固冶金技术合成的,兼有一般金属和玻璃优异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新型非晶金属玻璃材料。这种材料是由金属原材料熔炼而成,其外观与一般金属一样具有光泽,表面看不出任何差别。非晶合金被称之为金属玻璃,但不是因为它象玻璃那样脆而透明,而是因为组成这种金属的内部原子排列像玻璃一样是长程无序的,是一种玻璃态结构。在一般情况下,金属合金如我们经常见到的钢铁、铜合金、铝合金等,在冷却过程中会结晶,材料内部原子会遵循一定的规则有序排列,这样凝固而成的合金就是晶态金属材料。而现代快速凝固技术可以阻止金属熔体凝固过程中晶体相的形核和长大,使金属原子来不及形成有序排列的晶体结构相,这样金属熔体原子的无序排列状态就被冻结下来。所以,在微观结构上,非晶合金更像是非常黏稠的液体,这是非晶合金又被称作被冻结的熔体或者液态金属的原因。
非晶合金强度高,但不利于机加工,制备工艺复杂,需较高的冷却速率,生产的成本高、非晶合金压铸技术仍不够成熟,且多数为大型零件的压铸机,制备中小型零件成本高,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非晶合金压铸工艺:通过将非晶合金加入到加料箱的内腔中,关闭翻转门后启动加热丝,加料箱升温后非晶合金熔融,得到合金熔液,根据生产形状要求,将制作的模具安装在成型槽中,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运转带动旋转盘转动,使得其中一个成型槽位于输送料管的正下方,且使得输送料管与模具抵接,启动加料气缸,加料气缸的活动杆延伸推动压料板下降,压料板下降的过程中将合金熔液压入输送料管中,并进入模具中,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旋转盘转动,将下一个成型槽移至输送料管的正下方,同时将注入合金熔液的模具向密封盖下方移动,待注入合金熔液的模具位于密封盖正下方,启动压铸气缸,压铸气缸的活动杆延伸通过导向杆使得安装板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密封盖覆盖于成型槽上,弹簧柱收缩且成型柱继续下降,成型柱进入模具中将合金熔液在模具中压制成型,压制成型的非晶合金经过冷却定型后,得到目标产品,完成非晶合金的压铸过程,解决了现有的非晶合金压铸技术仍不够成熟,制备零件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非晶合金压铸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打开压铸成型设备的加料箱上的翻转门,将非晶合金加入到加料箱的内腔中,关闭翻转门后启动加热丝,加料箱升温后非晶合金熔融,得到合金熔液,根据生产形状要求,将制作的模具安装在成型槽中;
步骤二: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运转带动旋转盘转动,使得其中一个成型槽位于输送料管的正下方,且使得输送料管与模具抵接,启动加料气缸,加料气缸的活动杆延伸推动压料板下降,压料板下降的过程中将合金熔液压入输送料管中,并进入模具中;
步骤三: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旋转盘转动,将下一个成型槽移至输送料管的正下方,同时将注入合金熔液的模具向密封盖下方移动;
步骤四:待注入合金熔液的模具位于密封盖正下方,启动压铸气缸,压铸气缸的活动杆延伸通过导向杆使得安装板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密封盖覆盖于成型槽上,弹簧柱收缩且成型柱继续下降,成型柱进入模具中将合金熔液在模具中压制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宜安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宜安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73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机的风冷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晶体共振频率的真空度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