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电致发光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7101.2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邓东阳;陈庆;刘营;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5/02 | 分类号: | C07F5/02;C09K11/06;H10K50/11;H10K85/00;H10K5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允天律师事务所 11697 | 代理人: | 张俊杰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化合物 及其 电致发光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化合物,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其中,X与Y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的碳原子、二价杂原子或取代的化合价大于2的杂原子;所述A与R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杂环基;且A与R不同时为氢或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以N、B原子大杂环为骨架连接芳胺芳香环作为TADF材料,具有较小的能级差,发光量子效率较高,作为OLED发光层材料可提高有机光电装置的发光效率,并且相较于发磷光的金属配合物,成本较低且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电致发光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具有超薄、自发光、视角宽、响应快、发光效率高、温度适应性好、生产工艺简单、驱动电压低、能耗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柔性显示、固态照明和车载显示等行业。
根据发光机制,可用于OLED发光层的材料主要有荧光材料、磷光材料、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材料与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四种。其中,荧光是单重态激子的辐射衰减跃迁;磷光则是三重态激子辐射衰减到基态所发射的光;TTA材料是两个三线态激子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单线态激子,通过辐射跃迁回到基态;而对于TADF材料当S1态与T1态之间的能隙值较小且T1态激子寿命较长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T1态激子可以逆向系间窜越(RISC)实现T1→S1的过程,再由S1态辐射衰减至基态。
对于TADF材料,当单线激发态和三线激发态的能级差较小时,分子内部发生反向系间窜越RISC,T1态激子通过吸收环境热转换到S1态,可同时利用75%的三线态激子和25%的单线态激子,理论最大内量子产率可达100%,且主要为有机化合物,不需要稀有金属元素,生产成本低,同时还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化学修饰。但目前已发现的TADF材料较少,新型的可用于OLED器件的TADF材料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电致发光的应用,该有机化合物制备的有机光电装置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化合物,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其中,X与Y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的碳原子、二价杂原子或取代的化合价大于2的杂原子;
所述A与R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杂环基;且A与R不同时为氢或氘;
所述取代的碳原子、取代的化合价大于2的杂原子、取代的C1~C10的烷基、取代的C6~C30的芳基与取代的C2~C30的杂环基中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氘、硝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与未取代的C2~C30的杂环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未经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7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