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2取代2H‑苯并噻唑芳基酰基化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所述的衍生物制备方法如下:将取代2H‑苯并噻唑与取代甲基苯混合,加入溶剂中,在氧化剂Selectfluor、添加剂三氟乙酸存在下,在空气氛围中加热搅拌反应,由TLC监测至反应结束,所得反应液分离纯化制得目标产物C2取代2H‑苯并噻唑芳基酰基化衍生物。本发明所用的取代甲基苯价廉易得、化学稳定性好,该方法具有原子经济性高、催化体系简单、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剂、产物收率良好、底物范围广等优点,制备得到的化合物结构可作为抗肿瘤药物先导进一步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2取代2H-苯并噻唑芳基酰基化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C2取代的2H-苯并噻唑衍生物具有高度的结构多样性和广泛的生物活性,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中,其在医药、农药、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农药领域具有杀虫(Chin. J. Org., Chem. 2012, 32, 957)、杀菌(J. Am. Chem.Soc., 2008, 130, 2900)、抗病毒(Chin. J. Org., Chem. 2014, 34, 419)等生物活性;在医药领域具有抗菌(Mini-Rev. Org. Chem., 2012, 9, 44)、抗肿瘤(Curr. Med.Chem., 2009, 16, 2430)、抗癌(J. Clin. Endocr. Metab., 1998, 83, 4474)等生物活性;在工业上,其还可用作橡胶硫化促进剂(J. Appl. Polym. Sci., 1994, 52, 597)、塑料染色剂(Tetrahedron Lett., 2003, 44, 8127)等。由此可见,苯并噻唑及其衍生物已成为新药创制的重要先导之一。尤其是C2芳基酰基化苯并噻唑具有高效的治疗活性和良好的药物特性而备受人们的关注(J. Med. Chem., 2008, 51, 7327; J. Med. Chem., 2012,55, 2469)。据文献报道,2H-苯并噻唑实现C2芳基酰基化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取决于2-氨基硫酚(J. Med. Chem. 2013, 56, 5335)、2-卤代硝基芳烃(Org. Lett. 2015, 17, 2562)、硫酚和芳基乙炔(Org. Biomol. Chem. 2017, 15, 10024)、芳族酮(Green Chem. 2016,18, 402)、卤代酮(J. Org. Chem. 2016, 81, 51)等底物的缩合反应。这些反应拓展了2H-苯并噻唑的芳基酰化方法,反应通常涉及两个及以上的偶联过程。然而,这些方法通常需要预官能化的反应物和复杂的处理程序,这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2013年,Wu课题组发表了在100 ℃下,I2/KOH协同催化的2H-苯并噻唑与芳基酮的芳基酰基化反应(J. Org.Chem. 2013, 78, 2792)。次年,Wu课题组报道了一种由K2S2O8氧化,FeCl3·6H2O催化的C2-芳基酰化反应(Tetrahedron 2014, 70, 245)。这些反应以简单的起始原料作为底物,但是在这两个过程中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DMSO很难从混合溶剂中回收。2014年,Song课题组报道了氮气氛围下CuI催化的反应(Adv. Synth. Catal. 2014, 356, 2445)。该反应需要在较高的温度(130℃)下进行,而且由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使用导致难以避免的金属残留等。在2019年,Ablajan等人探究了协同催化的I2/TBHP合成C2-芳基酰化2H-苯并噻唑(Synthesis 2020, 52, 3058)。尽管该方法比上述反应温和,然而所用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易燃易爆炸的特性,使得其使用尤其是放大反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上述反应都采用芳基甲基酮作为羰基源,但由于酮容易被氧化或还原,会导致反应副产物增多、收率降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