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癌症状态预测方法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3769.X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4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旻宪;朱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庚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B20/20 | 分类号: | G16B20/20;G16H50/30;G16H50/8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董科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癌症 状态 预测 方法 及其 用途 | ||
一种癌症状态预测方法及其用途,通过将血液检体中的特定细胞信息以及癌症临床检测资料,结合癌症状态分析模块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向癌症状态的预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癌症检体分析以及病况预测的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分离并分析血液检体中的特定有核细胞,并将上述分析结果结合癌症临床检测数据,以进一步预测癌症状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的癌症检测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影像诊断、组织活检以及癌症血液检测。影像诊断的方法学相当多,诸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子断层扫描(PET)、核磁共振成像(NMRI)、超音波显影等;然而,影像诊断一来需要癌症组织成长至一定大小(0.5~1公分)才能清楚辨识,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偏差,二则大部分的影像学检测会使用到显影剂与放射线照射,其对受测者身体的伤害程度容易受到检测次数的上升而积累,因此无法在短时间内多次使用,难以达到实时监控患者癌症发展之目的。另一方面,组织活检技术则因为需要开刀或穿刺受测者体表才能取得体内的癌症组织,其采样手法的侵入性与伤害性较高,无法作为长时间的癌症监控手段。
不同于以上两者,癌症血液检测由于只需要透过抽血采样即可获得癌症相关信息,因此其低侵入、低伤害性的检测过程相当适合作为长期而实时的癌症现状监控与检测手段。其中,现行医疗单位常用之癌症血液检测多为测定受测者血液样品中特定的肿瘤标记浓度,即量测与分析癌细胞所分泌之特定蛋白标的浓度来评估与监控患者体内癌症状态、治疗效果或是癌症复发的追踪上;然而,其检验数值还可能受到其他生理因素改变(如发炎、抽烟等),与癌症之敏感度与专一性皆偏低,难以准确地反映癌症现状。
有别于传统癌症血液检测方法(即血液肿瘤标记)在检测灵敏度上的限制,循环肿瘤细胞作为一项新兴癌症检测指标,其由一群自原位肿瘤脱离并进入血液循环中的癌细胞所组成,且该细胞在血液中的数量被认为与癌症转移具有高度关联性。在诸多研究中皆显示,检测固定血液体积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可用于评估癌症患者之预后表现、抗癌药物之治疗成效评估或是用于术后癌症复发追踪上,且其与癌症状态的专一性要远优于传统之血液肿瘤标记。在本发明人过往的研究中,除了验证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在不同种类的癌症患者血液样品中均高于健康受测者外,同时还发现了一群与癌症发展高度关联之特定细胞,即肿瘤表面标记阴性且血球表面标记阴性之有核细胞(参照申请号为108114158之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申请案)。然而,尽管理论上认为循环肿瘤细胞信息有助于癌症的临床检测,但实际上却容易因为循环肿瘤细胞在血液样品中的数量较稀少,从而影响到其对癌症状态的评估。同时,受限于现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手法不易区别其原位肿瘤来源,这使得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应用多局限在癌症确诊患者之癌症发展监控与治疗成效评估。另一方面,多数研究普遍认为仅依靠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并无法准确地辨别不同的癌症期别或是区分转移与非转移癌,这进一步限制了循环肿瘤细胞应用于临床检测上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理解,目前需要一种不只具备低侵入性、低伤害性,同时还具备较高专一性及敏感度,且可用于预测转移/非转移癌和早期/晚期癌症的状态预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除了针对血液检体中的特定细胞纯化、分析并计量以外,更结合一癌症检验数据共同分析;借此,不但得以提升专一性及敏感度,更可用于预测转移/非转移癌和早期/晚期癌症的状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癌症状态预测的方法及其用途,有助于在低侵入性及低伤害性的条件下,准确预测早/晚期癌症、转移/非转移癌症等癌症状态的预测,进一步达成诊断癌症、评估癌症预后、追踪监控癌症或评估癌症治疗成效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庚大学,未经长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37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