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灰岩地质条件下细粉状孔底沉渣清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2065.0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2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梁旋;裴安印;雷建华;韩东;范玉亮;黄继发;刘立员;罗海滨;罗传富;刘衍君;杨寰;阮忠栎;谢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8 | 分类号: | E02D13/08;E02D5/3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龙;程新敏 |
地址: | 550002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质 条件下 粉状 沉渣 清除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灰岩地质条件下细粉状孔底沉渣清除方法,该方法是针对灰岩地质条件下,在终孔后及时进行孔内造浆,孔内造浆采用奈普顿泥浆粉与孔内清水按比例配置而成,水内奈普顿泥浆粉的比例控制在0.1~0.2kg/m3,造浆完成后进行反循环二次清孔即可。以解决灰岩地质条件下细粉状孔底沉渣难以清除的问题。属于桩基施工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灰岩地质条件下细粉状孔底沉渣清除方法,属于桩基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桩基施工中,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是决定成桩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贵州桐新高速公路黄鱼江大桥主桥桩基采用旋挖钻清水成孔后(地质为中风化灰岩),发现终孔至钢筋笼吊装完成期间(约3h左右),孔内细粉状沉渣厚度达0.4m~0.8m,该沉渣呈细粉状且密实,在清水状态下,难以通过常规反循环清孔的方式将沉渣清除,目前,也没有其他能够有效解决类似情况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灰岩地质条件下细粉状孔底沉渣清除方法,以解决灰岩地质条件下细粉状孔底沉渣难以清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拟采用这样一种灰岩地质条件下细粉状孔底沉渣清除方法,该方法是针对灰岩地质条件下,在终孔后进行孔内造浆,孔内造浆采用奈普顿泥浆粉与孔内清水按比例配置而成,水内奈普顿泥浆粉的比例控制在0.1~0.2kg/m3,造浆完成后进行反循环二次清孔即可。
前述方法中,灰岩地质条件下钻孔时,扩孔至设计孔径并钻进到设计孔底标高后,将尺寸匹配钻孔的掏渣筒放至孔底后正旋转,钻杆向下施压旋转掏渣,旋转10-20圈后,提升钻杆将掏渣筒提出桩孔后卸渣,进行第一次清孔;
前述方法中,第一次清孔完成,且钻孔各项指标及桩底下物探探测合格后,及时进行孔内造浆,造浆前根据孔底标高至孔桩内水头高度的体积,首先计算出所需泥浆粉用量并提前备用,钻挖钻机携带尺寸匹配钻孔的掏渣钻筒孔口就位,将备好的泥浆粉均匀倒入掏渣筒内,然后通过钻杆将掏渣筒缓慢融入清水中反复搅拌,搅拌利用钻杆的上下提升和旋转进行,搅拌20-30min完成造浆,孔内造浆成悬浮液状态后,即达到二次清孔作业条件;
前述方法中,加入奈普顿泥浆粉前,可根据现场水质情况,采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水的pH值在8-10之间;
前述方法中,造浆完成后,进行钢筋笼吊装,而后采用气举反循环方式进行二次清孔。
泥浆处理:桩基施工完成后,在泥浆池中添加适量的强氧化剂,所述强氧化剂包括双氧水或次氯酸钠,同时通过空压机将泥浆混合均匀,静置,泥浆就会被降解,粘度逐渐降低直至清水状态,待泥浆完全降解后即可直接排放。
奈普顿泥浆粉是目前工程上常用的一种化学泥浆材料,主要用于钻孔过程中的护壁防塌,是以多种单体或共聚物为基础人工合成的聚合电解质,水溶性、易混合的白色颗粒粉末状高分子聚合物,其泥浆分子量高达2000万以上,水解后分子链扩散并与其他分子链重新连接,形成较为粘稠的近似糊状泥浆,能够最大限度的粘住并快速沉淀钻渣;通过泥浆对石粉的长时间悬浮和石渣的快速沉淀,利用反循环系统对石渣进行二次清孔,使其满足孔底沉渣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20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mNGS病原体数据分析方法
- 下一篇:用于分析空分液氧中杂质的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