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菌的混合充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728.7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8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峰;巴根纳;高文俊;李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5/10 | 分类号: | B01F35/10;B01F23/70;B01F23/237;A61L2/07;B01F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郗名悦;闫茂娟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菌 混合 充气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菌的混合充气系统,包括通过工艺管道相连通的设备以及气体管路;其中,所述设备沿物料流向依次包括:杀菌机(1)和混合装置(4);所述气体管路包括氮气管路(7)和蒸汽管路(8);所述氮气管路(7)与所述混合装置(4)相连通;所述蒸汽管路(8)沿蒸汽流向依次连通所述氮气管路(7)以及所述混合装置(4)。该系统中的各个设备、工艺管道以及气体管路在物料和氮气混合之前均需要进行杀菌操作,从而可以实现将粘稠食品充入气体之后,产品的口感更加绵密顺滑,并且粘稠物料经过此发明的工业化系统处理之后,成品达到商业无菌的效果,可以实现产品在常温的条件下实现运输、售卖。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氮气搅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菌的混合充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氮气搅打混合充气系统属于非无菌系统,即现有设备生产的产品是无法达到商业无菌的。因此目前市场上没有无菌的粘稠物料与氮气搅打混合充气的商业产品,而仅有冷藏条件下运输、售卖的非无菌产品。由于微生物的原因在现有设备生产的产品在常温贮存下是无法保存的。从设备角度去分析,现在搅打充气设备没有设计进行杀菌的硬件配置,也没有设计对气体管路进行灭菌,更没有配置实现氮气除菌的硬件。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无菌的粘稠物料与氮气搅打的混合充气系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菌的混合充气系统,以使粘稠物料与氮气搅打混合充气过程中实现无菌化操作。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菌的混合充气系统,包括通过工艺管道相连通的设备以及气体管路;其中,所述设备沿物料流向依次包括:杀菌机1和混合装置4;所述气体管路包括氮气管路7和蒸汽管路8;所述氮气管路7与所述混合装置4相连通;所述蒸汽管路8沿蒸汽流向依次连通所述氮气管路7以及所述混合装置4。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沿物料流向在杀菌机1与混合装置4之间还依次包括无菌罐2和物料传输泵3;所述无菌罐2的上方设置有气体入口9。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沿物料流向在混合装置4的下游还依次包括灌装机5以及无菌罐尾阀6;所述工艺管道上还包括多个阀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氮气管路7上沿蒸汽流向依次设置有氮气初过滤器10、气体质量流量计11以及氮气除菌过滤器1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管路8依次连通所述混合装置4上的机封15和法兰盘16。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管路8上依次设置有蒸汽过滤器和蒸汽冷却器17。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菌的混合充气方法,其使用上述混合充气系统进行,并且包括以下步骤:(1)设备及管路预杀菌:对所述混合充气系统中的各个设备以及氮气管路7进行预杀菌;(2)料液预杀菌:将料液通过杀菌机1进行预杀菌;(3)将经过预杀菌后的料液与氮气通过混合装置4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及管路预杀菌具体包括如下操作:物料传输泵3、混合装置4灭菌:将第一蒸汽通入无菌罐2,所述第一蒸汽沿工艺管道依次经过物料传输泵3、混合装置4进行灭菌;氮气管路7灭菌:将第二蒸汽沿蒸汽管路8进入氮气管路7进行灭菌;混合装置4中的机封15、法兰盘16灭菌:第三蒸汽通过蒸汽管路8进入混合装置4的机封15与法兰盘16进行灭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及管路预杀菌的各个操作均需要达到125℃以上后保持1700-1900s的灭菌时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混合充气过程中,在工艺管道进入物料之前需要在物料传输泵3中充入第四蒸汽以形成冷凝水障蔽,同时在蒸汽管路中通入第五蒸汽使得混合装置4中形成冷凝水障蔽;所述第四蒸汽以及第五蒸汽的压力均为0.5-1bar,所述第一蒸汽的压力为2.5-3.5bar,所述第二蒸汽和所述第三蒸汽的压力均为6-8bar;优选地,所述第二蒸汽在进入氮气管路之前需要进行减压,第二蒸汽经减压后的压力比第一蒸汽压力高0.1-0.5ba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7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雷达的距离检测方法、装置、雷达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缓存方法及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