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菌的混合充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728.7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8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峰;巴根纳;高文俊;李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5/10 | 分类号: | B01F35/10;B01F23/70;B01F23/237;A61L2/07;B01F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郗名悦;闫茂娟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菌 混合 充气 系统 | ||
1.一种无菌的混合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工艺管道相连通的设备以及气体管路;
其中,所述设备沿物料流向依次包括:杀菌机(1)和混合装置(4);
所述气体管路包括氮气管路(7)和蒸汽管路(8);
所述氮气管路(7)与所述混合装置(4)相连通;
所述蒸汽管路(8)沿蒸汽流向依次连通所述氮气管路(7)以及所述混合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沿物料流向在杀菌机(1)与混合装置(4)之间还依次包括无菌罐(2)和物料传输泵(3);所述无菌罐(2)的上方设置有气体入口(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沿物料流向在混合装置(4)的下游还依次包括灌装机(5)以及无菌罐尾阀(6);所述工艺管道上还包括多个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管路(7)上沿蒸汽流向依次设置有氮气初过滤器(10)、气体质量流量计(11)以及氮气除菌过滤器(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路(8)依次连通所述混合装置(4)上的机封(15)和法兰盘(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路(8)上设置有蒸汽过滤器以及蒸汽冷却器(17)。
7.一种无菌的混合充气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充气系统进行,并且包括以下步骤:
(1)设备及管路预杀菌:对混合充气系统中的各个设备以及氮气管路(7)进行预杀菌;
(2)料液预杀菌:将料液通过杀菌机(1)进行预杀菌;
(3)将经过预杀菌后的料液与氮气通过混合装置(4)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充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及管路预杀菌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物料传输泵(3)、混合装置(4)灭菌:将第一蒸汽通入无菌罐(2),所述第一蒸汽沿工艺管道依次经过物料传输泵(3)、混合装置(4)进行灭菌;
氮气管路(7)灭菌:将第二蒸汽沿蒸汽管路(8)进入氮气管路(7)进行灭菌;
混合装置(4)中的机封(15)、法兰盘(16)灭菌:第三蒸汽通过蒸汽管路(8)进入混合装置(4)的机封(15)与法兰盘(16)进行灭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及管路预杀菌的各个操作均需要达到125℃以上后保持1700-1900s的灭菌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合充气过程中,在工艺管道进入物料之前需要在物料传输泵(3)中充入第四蒸汽以形成冷凝水障蔽,同时在蒸汽管路中通入第五蒸汽使得混合装置(4)中形成冷凝水障蔽;所述第一蒸汽的压力为2.5-3.5bar,所述第二蒸汽和所述第三蒸汽的压力均为6-8bar;所述第四蒸汽以及第五蒸汽的压力均为0.5-1ba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72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雷达的距离检测方法、装置、雷达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缓存方法及集成电路